《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 2021年9月11日


https://blogger.googleusercontent.com/img/a/AVvXsEilOM4XM-xo1j5YM7XLRuYGtPWI4exvIJsgpYr8-3-LEaAYkAy_bb-JneiRBPEIjZl-RxY3_jlpysbNwZlocpPfOWlWk5P3vMHpTL1gZbXrYvyWZ4i2txS5yQ78maWjB9ndfr06HyizjxumiNJx3NWLie1EvRUdpigzbtzwu6dPxtcRnDkRDfXuFNHw=s960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新譯及闡述

2021年9月11日

དེ་ཅི་འགྲོ་ལ་མི་འདོད་ན།།

不願眾生得利益

དེ་ལ་བྱང་ཆུབ་འདོད་གང་ཡིན།།

豈願彼能證菩提

གང་ཞིག་གཞན་འབྱོར་ཁྲོ་དེ་ལ།།

若瞋他人富有者

བྱང་ཆུབ་སེམས་ནི་ག་ལ་ཡོད།།

云何能有菩提心


「不願眾生得利益,豈願彼能證菩提」,雖然你已經受持菩薩戒,但是當平凡的有情眾生獲得渺小、簡單、少許的利益和好處時,你卻不希望、不喜歡他們獲得利益,而且還懷有瞋恨心的話,那麼你更加不會對這些有情發起大菩提心,甚至不會希望有情獲得證悟究竟的佛陀果位。

若是如此,對於已經受持菩提心戒、行持菩薩道的人而言,這是極為差勁的事情。因為當一個平凡、有漏的眾生獲得一些此生的利益,以及來世的善根,特別是解脫成佛的資糧,你卻不高興。

「若瞋他人富有者,云何能有菩提心」,看見他人獲得出世間解脫成佛的成就,或是世間法的利益,例如長壽、健康、順利等,你的心裡卻很不高興、很嫉妒、很瞋恨。若是喜歡如此行持,此人的思想之中怎麼會有祈願眾生成佛的願菩提心與行菩提心呢?肯定沒有的。

遇見眾生於此生當中獲得些許好處和利益,你的心裡卻生起嫉妒心、瞋恨心。更何況提到祈願眾生皆能解脫成佛,首先必須於動機之中發起菩提心,而後方能達成行菩提心。

可見不想讓眾生獲得快樂的人,而且當眾生獲得利樂時,卻會心生不喜,而且會嫉妒、會瞋恨,此人怎麼會有菩提心呢?此人必定不會有菩提心。

無論在任何時候或情況下,面對金剛師兄之間、人與人之間、師徒之間、寺廟與寺廟之間、顯法與密法之間,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之間等,有些人在世間法方面相較順利成功,或是在出世間法方面更為成功的時候,皆不應嫉妒。

特別是自己的家人、親人,以及佛教團體裡,有人會做得很好,有人卻做得沒有這麼好,或者有人具有福報,能多多少少行持一些好事的時候,你心中的隨喜絕不能停下來,這是成佛道路上最主要的事情,重點就是要放下嫉妒心。


持明 仁增塔欽仁波切個人思想闡明:

我們的心中不應產生嫉妒心,因為我們已經受持菩薩戒,因此當眾生獲得此生的利樂,即獲得長壽健康、順利圓滿等利益時,以及形成佛陀果位相關的一切善根時,我們的心中都要練習隨喜。

除了隨喜以外,不要有嫉妒。若是生起嫉妒心的時候,則要懺悔。生起嫉妒心則如同處於芒草之中生活一般,只是自己不舒服而已,他人並不會受到任何傷害。因為你自己對他人根本做不到你想要的東西也令他人得不到,你想要如此去破壞他人所行持的事情,可以說是破壞不了的,唯一能破壞的只是你自己的善根會被燒毀而已。

總之,放下嫉妒心,加強善根增長的力量,這就是大乘佛教修行者練習世俗菩提心,進而達成究竟勝義菩提心的方法。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八偈(下)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8月7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