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 20211223上 持明 仁增塔欽 藏傳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1年12月23日(上)

ཚོད་མ་ལ་སོགས་སྦྱིན་པ་ལའང་།།

給予諸多之布施

འདྲེན་པས་ཐོག་མར་སྦྱོར་བར་མཛད།།

怙主首先作練習

དེ་ལ་གོམས་ནས་ཕྱི་ནས་ནི།།

如此布施熟悉後

རིམ་གྱིས་རང་གི་ཤ་ཡང་གཏོང་།།

自身肉亦能布施

གང་ཚེ་རང་གི་ལུས་ལ་ནི།།

此時斯人於自身

ཚོད་སོགས་ལྟ་བུའི་བློ་སྐྱེས་པ།།

猶如菜蔬思惟起

དེ་ཚེ་ཤ་ལ་སོགས་གཏོང་བ།།

是時令施身肉等

དེ་ལ་དཀའ་བ་ཅི་ཞིག་ཡོད།།

此時此事有何難

🌈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在佛菩薩的境界沒有達成之前,頭顱是不能布施的,而龍樹菩薩布施自己的頭顱,脖子是被一根草切掉,這因為衪已達到某種境界,方能行持初地菩薩以上的菩薩行為,然而凡夫的行為卻不能如此。凡夫的行為裡面,若是一根草或是一把菜,自己也會捨不得給,但凡有慳吝心存在的時候,是不能布施的。如果會後悔的話,更不可以布施,因為布施以後卻後悔這即是黑法的事業。

    「給予諸多之布施,怙主首先作練習」,我們在布施之前首先要有熟悉且非常謹慎的狀態,應練習將一些菜或少許的食物,先放置右手再交給左手,形成不後悔、不痛苦的布施以後,方能行持布施。因為布施本身的狀態、本質是大方,所以將物件以右手交給左手,左手再交給右手來練習布施。

    對心中有慳吝心而不想布施的人,他即是需要如此練習布施,練習右手交給左手,且於行動上先不要布施,只是心中想要布施即可。意思是,心裡想要布施,但是先不要在行為上去行持,因為怕會後悔。後悔是四種黑法之一,不僅沒有功德,更會增加業障,所以只在心裡想布施也是可以的,因為此種思惟是與願菩提心相關的,偶爾也可以語言說要布施等等。先在口中說、心裡想來做練習,因為若直接行持布施的話,怕自己會後悔,因此先不要於行為上布施。

    諸佛如來及能仁釋迦牟尼佛布施的狀態也是從少少的食物、少少的一把菜開始,伏德越、怙主釋迦能仁等諸佛如來初始也是學習如何布施與練習布施等等,並不是隨意之中先布施再後悔,可見怙主也有練習布施的。

    「如此布施熟悉後,自身肉亦能布施」,當練習成功、熟悉了以後,布施東西就會變得很容易。因為首先有布施的心態與動機,而後在行為上先以右手交給左手一個小小的物品來做練習,當練習成功、熟悉了以後,即代表小小的布施已經成功了。

    其後當達到菩薩的境界,如同龍樹菩薩一般的境界,或是釋迦牟尼佛於成道過程中為王子的雄心境界時,則可布施身體;然而仍為凡夫之時,則不能布施身體。故而,應先行持小小的布施,其後廣大無窮的布施也會成功,此即是成就布施波羅蜜多。

    菩薩行持布施身體等,如無染王子布施眼睛,大雄心菩薩王子捨身餵虎,以及樂行國王的太子希望繼承王位,由於龍樹菩薩與其父王的生命為同一體,因此王子要求龍樹菩薩布施頭顱,結果太子以一根草切斷了龍樹菩薩的頭顱,這些身體的布施是證得菩薩的境界以後的事情。若有一天你對身體完全沒有執著,將身體看待成如同是一把草或是一張衛生紙般,方能如此布施。

    如果你心中一直存在著自我,對自己的身體很愛惜,在此種情況下布施身體是不允許的,所以當有一天小布施成功了、熟悉了以後,且達到菩薩的境界後再行持布施波羅蜜多,此時布施頭顱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我們現在先不用談論布施身體,因為剛出生的嬰兒只能喝牛奶,不能吃乾肉、不能吃辣椒。同理,我們仍是猶如幼童般的凡夫時,並沒有人叫你布施頭顱,佛陀的教導之中完全沒有如此的說明,因你還沒有成長。當你長大成人以後,吃肉、吃辣椒都是自然的事。

    同樣的,你現在布施要先於心裡想,而後行中右手左手練習,只能如此行。意思是我們仍於嬰兒時期,在未達成諸佛如來的境界之時,自己不要亂來。

    「此時斯人於自身,猶如菜蔬思惟起,是時令施身肉等,此時此事有何難」,當對身體完全視如一把草、一把菜般,此時方能布施,因為此時布施身體已沒有困難,如同送一張衛生紙或一把草給他人時,你的心裡是沒有捨不得與慳吝,若能達到如此的境界是不錯的。

    總之,若要將身體送給有情,必須達到如同釋迦牟尼佛成道時,以及龍樹菩薩一般的境界,在沒有辛苦、沒有慳吝,猶如將一把草送給他人一般的狀態,方能行持布施波羅蜜多,此時是沒有難題、沒有難度、沒有困難的。然於此之前,你必須對自己負責任,因為需要依靠此身體來聽聞、思考、修持佛法,所以身體相關的部分不能布施,金錢財物也是如此,若你會後悔則不能布施,此為布施的狀態。

    布施的本質就是於心中練習大方,如此方有一天能達成布施的境界。若隨意之中行持布施,先廣大布施,而後卻後悔,則沒有布施的效果,不僅破壞自己的心情,亦破壞他人的事情,這是沒有意義的。故而,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先練習、再布施。先做小小的布施、再達成大布施的境界後,方能行持難行的布施,這才是圓滿的布施,菩薩布施的狀態即是如此。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八偈(下)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8月7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