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 20220323 持明 仁增塔欽 藏傳




《入雄心菩薩行論》

持明仁增塔欽新譯及闡述

2022年3月23日

བྱིས་ལས་ཐག་རིང་བྱོལ་བར་བྱ།།

是故應遠離凡孩

ཕྲད་ན་དགའ་བས་མགུ་བྱས་ཏེ།།

偶遇歡喜令悅意

འདྲིས་ཆེན་ཉིད་དུ་མི་འགྱུར་བར།།

於彼莫過於親密

ཐ་མའི་པ་ཙམ་ལེགས་པར་བྱ།།

僅如常人較為佳

🌈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是故應遠離凡孩」,我們一定要遠離凡夫眾生的思想形態,而且是越遠越好,因為凡人會有三毒、五毒所引起的許多煩惱,當產生這些無明煩惱窘迫到自己與他人的時候,便無法前進解脫的法道,所以佛陀曾開示,遠離苦諦之中的人越遠越好,要遠離輪迴凡夫之人。

        修行人應處在蘭若處裡,行持聞思修,特別是行持與禪坐相關的善根,也應遠離凡人的親友與仇敵,因為這樣會讓自己處在輪迴的世界裡,也會讓心混在輪迴的世界裡,所有的思想行為都會處在輪迴的世界裡,這本就不是一個圓滿的方法,所以能安住在蘭若處是最好的。

        「偶遇歡喜令悅意,於彼莫過於親密,僅如常人較為佳」,一個佛法初學者能安住在蘭若處的時候,他因對境而引起的所有煩惱都不會出現,所以應遠離凡孩。假如在蘭若處裡,突然遇見凡孩的時候,還是要理會他一下,多少讓他開心,意思就是以中庸之道來理會他一下,完全不理會他,好像自己很驕傲或是不友善的態度,這樣是不行的,所以突然遇見凡孩時,有禮貌的打招呼仍是很主要。

        若是沒有與對方互動,以凡人的思想而言,會越來越不開心,這就是凡夫的思想形態,但能做的也僅止於是禮貌或是打招呼而已。如果與凡孩很熟悉、很熟悉,變成一個外內密全都通透的熟悉者,這樣並不是很好。因為凡人的思想形態裡,總認為親友就應當要理會他、要愛護他,內心貪愛渴望得到對方的愛護。而看到仇敵的時候,就會想要消滅他們,或是表現出不喜歡、反對等行為。

        上述此二者皆是凡人的思想形態,所以不能與凡孩過於熟悉,只要跟他們太過熟悉,不僅在心態上會有凡夫的事情,在說話的語言上也會以貪瞋痴為主,甚至在行持上也都是以三毒為主,所以凡人是永遠離不開凡人的思想與凡人的行為。

        一個想解脫的人,千萬不能跟凡人過於熟悉,或黏膩在一起,這樣並不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因為我們想要的是獲得解脫成佛,學佛者就是要解脫成佛,所以我們要和凡夫的思想與作為保持距離,不要過於靠近。

        上述這些可以由兩種的角度來看,第一種是以小乘或是共同法門的角度來看,這部分是自己做好就可以了,我們應優先讓自己解脫成佛,所以遠離凡人越來越遠是比較好的。第二種則是以究竟覺悟的大乘修行人的角度,這部分是遇到越煩惱的凡夫眾生越要理他。

        如同我們經常講的一樣,凡夫的眾生也是我們成佛的資糧,以《入菩薩行論》而言,並沒有特別提到要我們遠離凡夫眾生,因為當我們練習世俗菩提心的時候,心中的愛護要如願菩提心所說般,對於自他相換等愛護有情的事情、愛護有情所需的忍辱、愛護有情所要的慈悲,這些都要讓它發展出來,所以凡夫眾生之於我們的成佛資糧,是佔著極大的主要性。

        一個希求解脫之人不要與凡人過於熟悉,不要成為凡夫眾生思想上的傭人,不要與凡夫眾生所說的想法一樣。凡是凡夫眾生所說的貪瞋痴為主的話題,凡夫眾生所在意追求的事情,對於想解脫成佛之人是不應該和他們過於接觸,不要和他們太過熟悉,或過於連結在一起,維繫好尋常的友誼即可,如君子之交淡如水所表達的意思一樣。

        上述的意思就是不要過於熟悉,也不要過於疏遠,也不會沒有禮貌,彼此應有基本的尊重,以中庸之道的狀態來互動,這樣在人生當中就不太會出狀況和問題。再進一步對於追求解脫成佛相關的事來說,只要沒有隨著凡人的身口意而跑,便會有更多解脫成佛的機會。

        當我們一開始聽到此法的時候,對於家庭服務者、城市裡的人,此生全部的希望、目的,除了這輩子和凡夫的事情以外,其他的部分都沒有,聽到這些道理應該會覺得怪怪的。

        但是對於想解脫成佛之人來說,理應遠離凡孩越遠越好,如果偶然遇見時則禮貌一下,打招呼一下,但是不要過於熟悉,或過於連結而膩在一起,要以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狀態好好相處,這樣對於我們學習解脫成佛的道理,才會有增上的好處。

        如果放下貪婪親友的執著和瞋恨仇敵的執著,在思想形態上遠離仇敵的瞋恨和親友的貪婪,不要一直墮入到這樣的思想裡,並時時保持不放逸的話,將會很容易展現出止觀裡的止禪,所以想要出現止的禪定的話,心安靜、心不散亂才是真正的止禪。如果我們想要出現止的禪定,那麼一定要遠離親友的愛護、貪婪與仇敵的瞋恨。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八偈(下)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8月7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