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賢上師言教》禪定臻究竟岸


《普賢上師言教》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禪定臻究竟岸(禪定波羅蜜):首先人群與散亂悉全永離而依於蘭若處,若無有依於蘭若處,則自相續之中無法產生禪定,所以首先應永離散亂,這是很重要的。
    應思惟一切聚合之本體乃散離,無論父母、兄弟、家人或親友,甚至自己與自己最主要的身體肉骨,最終將各自永離,所以一直貪婪無常之中的親友有何用呢?如是思惟而應恆時獨自一人修持。
惹巴謝哇渥云:
獨自一人達成佛境界
少許法友善根之依靠
三四以上多者貪瞋因
故吾獨自一人安處之
    貪婪為一切缺謬的源頭,雖然擁有也不滿足,無論錢財與富有多麼圓滿,仍會一直產生慳吝心。
聖言:
誰具錢財彼慳吝  如述般
復:
愈有愈貪富翁般
聖宣:
無財之時敵永離
    無論自己所擁有的食物與財富多麼圓滿之時,亦會遭到仇敵與盜賊的傷害,因此為了積聚、保護、增長財富而辛勞,直到人生耗盡,除業力與痛苦以外,其他無有。
龍樹菩薩云:
積財護財增財引苦難
        財為無邊苦煩應了知  如述般
    縱使一個人擁有南瞻部洲的所有財富,但事實上,也只是一個人的吃與穿而已,無有其他。然而有些人無論擁有多少財富,自己一個人捨不得吃,也捨不得穿,不顧一切痛苦與業力,也不理會他人難聽的惡口而毀壞自己的來世。
    甚至為掙取此生的一切而將生命一起賠進去,或為了少許的財物,也不顧愧疚、羞辱與義理,也不在乎佛法與誓言,恆時一直貪食、貪得、貪利、貪求。如此一來,時光全費盡,猶如餓鬼道的一些餓鬼尋找多瑪食子一般,連一天的空暇也沒有,一點點的快樂也享受不了,如此將人生耗盡。
    最終,積聚一切財富的所做所行讓自己喪命,為此而死於刀尖、利器上,此生當中所積聚的財富被敵人等全都搶走或為他人所受用,終究浪費此些財富。在積聚財富的過程,同時也累積如中須彌山一般高的業力,此等業力需自己獨自一人承受,而墮入難忍的惡趣之中,永遠離不開地流浪著,所以現今自己有少許財富之時,擁有自由的權利之際,應行持令來世圓滿之事,今生僅需少許的食物與衣服即滿足。
    唯一追求此生利樂之人稱為凡孩之友,我等極為照護饒益他們,反遭傷害、恩將仇報。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他們永遠不會滿足,不會快樂。如果勝過他們,他們易生起嫉妒;若略遜於他們,則遭他們的輕視。與之相處在一起的時候,會不斷增長惡業,且容易減損善根,所以應遠離他們。
    農工商與文化教育等事業匯集各式各樣的人群,經常忙碌散亂且行持意義微渺之事,無論多麼精勤但皆無有精華。仇敵永遠降伏不盡,愛護親人也永無邊際,所以應如唾液與塵埃般捨棄一直追尋不到之事與散亂。
    自己的家鄉應置之於後而永離,趨往他鄉異界,安住於山穴石旁,與野生鳥獸為友,專注於修練身心,衣食名聲皆捨棄,於無人的峽谷度盡人生。
密勒日巴尊者云:
無人峽谷山洞中
出離心悲傷未醒
上師三世佛視之
        清淨信心永不離  如述般
    「令人悲傷之處、悲傷之時,禪定會生起」如密勒日巴尊者所說般,因此於蘭若處之中,出離心、悲傷心、信心、清淨心、禪定、心持握等功德自然而然都會產生,因此應竭力修持。
    樹林蘭若處是往昔如來菩薩獲得寂靜成佛的聖地,於此無有人群的散亂,無有商業市集,亦遠離凡孩之友,禽鳥野獸和諧共處,飲清淨泉水及食天然葉菜,苦修之食物極佳,內心極為清淨,禪定的力量會越來越增長,此處敵人與親友的瞋心與貪心的綑綁纏縛悉全解開,如此功德俱全的處所。
月亮明燈經載:
    思惟蘭若處之功德,朝向此方走七步路,
    尤較多劫如恆河沙數之十方如來悉數供養功德甚大。
聖言:
蘭若處中深居時
一切行持皆善根
    處於寂靜蘭若處,即使沒有精進行持,出離心、悲厭心、慈與悲等成道的功德悉全自然而然會生起,一切行持自然而然也都是善根。在人群匯聚之處,雖一直極力制止卻難以阻擋一切貪心與瞋心等煩惱,但到了蘭若處之後,煩惱自然會減少,自相續之中容易產生一切道上的功德,此些為禪定的前行,極為重要,不可或缺。
正行禪定有三,凡孩禪定、義極分禪定、如來慧樂禪定。
    凡孩禪定:謂樂、明、無念之禪修貪執,對樂、明、無念三者一直希求而修持時,稱為凡孩行持的禪定。
    義極分禪定:對上述三者無有執著且遠離,無有禪定味道的享受,但對於空性的對治起貪執而修持,此即義極分禪定。
    如來慧樂禪定:空性對治的執著思惟亦離開,法界清淨無念的禪定之中常在時,此為如來慧樂究竟臻證(德新歇巴)的禪定。
    禪定修持時,身體乃七相坐姿,眼睛往下看,極為重要,所謂身直則脈直,脈直則氣直,氣直則心直,如述般。躺著或倚靠皆不宜,身體應端直,心也不持握於某一處,於無念不執著之中禪定,此謂禪定臻究竟岸。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八偈(下)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8月7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