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6月11日(三)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11日(三) 
 དེ་ལ་འཇིག་རྟེན་རྣམ་པ་གཉིས་མཐོང།། 
滅依世間二種見 
རྣལ་འབྱོར་པ་དང་ཕལ་པའོ།། 
諦悟瑜伽與庸凡 
དེ་ལ་འཇིག་རྟེན་ཕལ་པ་ནི།། 
此種滅依庸凡者 
རྣལ་འབྱོར་འཇིག་རྟེན་གྱིས་གནོད་ཅིང་།། 
諦悟瑜伽能破遮 

《入菩薩行論》裡說到「諦悟瑜伽能破遮」的意思就是如此,它具有影響及降伏力。如果上下東南西北無方位的話,那麼這世界的顯現都不見了,因為無方位是沒有辦法擴大任何東西的。 
 有部和經部他們在勝義諦上承認內在的心也是識無時分,而識無時分也是無法成立的,為什麼呢?因為「嗡阿吽」三個字念出來的時候,知道嗡的心識和知道阿的心識之間是剎那的,這二者之間的剎那有碰到嗎?還是沒有碰到呢?如果嗡和阿兩個之間,知道嗡的心識和知道阿的心識沒有碰到的話,這中間就沒有心識了,所以心識中斷了,心識的續流已經斷了,前後心相續沒有連接了,表示不是無時分了,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唯識派又繼續對他們辯駁,前面的塵無方分已經辯駁了,現在是辯駁識無時分,當念出嗡阿吽的時候,知道嗡和知道阿之間的思想沒有連結續流下去的話,就是中斷了,所以思想斷了。 
如果知道嗡的思想,念出嗡的心識妄念和念出阿的心識妄念這兩者遇到或碰到的話,那麼時間的接續分別是一起出現或是先後出現呢?如果是一起出現的話,可是當念出嗡的時候,知道阿的思想卻還沒有產生,可見念出嗡時的思想和念出阿時的思想不是一起出現的,所以有時分的存在。 
 若是嗡和阿、阿和吽之間有觸碰的話,那麼不是一起出現的,也就不是無時分,而是有時分了,嗡和阿之間有時分,阿和吽之間有時分,彼此間都有一個時分為主的,所以識無時分是無法成立。 因為念嗡的時候和念阿之間有最短的思想,彼此沒有碰到的。念了嗡以後,又念了阿,已經碰到阿的思想,所以前面念嗡的時候,沒有碰到阿的部分,和已經念阿了以後遇碰的感受思想,這兩種都有了,可見無時分是無法成立的。 
 如果念嗡的時候到念阿之間的思想是一次出現,沒有碰到的話,那麼念嗡時的思想和念阿時的思想二者都成一體了,剎那間思想的前者與後者無法分,這樣的思想是永久堅定的東西,因為念嗡時和念阿時的思想兩者沒有遇碰、沒有感受的真理成立,所以它就是一種堅定的思想了,意思就是心識長久的一種常見。 唯識派以這樣的見解來辯論塵無方分和識無時分,這兩者無法事實存在、成立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這個世界本來就是空性而生、緣起而顯的世界。 
 有部和經部他們講述的是以物質為主的一種教派,而唯識派講述的則是以心為主的教派,所以講述以心為主的唯識派是這樣駁斥以物為主的有部和經部,這就是以上以上的究竟智慧都能說服得了、駁斥得了以下以下的修行境界。 
 而唯識派本身是怎麼想的呢?唯識派認為一切都是心裡顯現出來的,如同夢中的馬等等,夢中的景象一樣,一切都是心創造出來,心所顯的,這是唯識派主要的道理,他們認為這存在於勝義諦上面。而勝義諦裡所要講的是我剛才前面講過的,要用唯識三自性的方式來講述。 
 唯識三自性是如何說的呢?首先是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的另一面就稱為遍計所執性。依他起性上面執著的、分別的、取代的,為遍計所執性,這就是世俗諦。意思就是說情器世界所有一切都是心所顯,心所顯的一切,事實上有清淨的依他起性和不淨的依他起性。 
 以不淨的依他起性來說,它的另一面是遍計所執性,而遍計所執性有二執相的存在,原本一切都是心裡顯現出來的,但是在有對境、有心識兩種裡面執著下去,這就是遍計所執性。因為有分別、有執著、有二執的景象,最初的時候不知道依他起性裡最究竟清淨的部分,反而在依他起性裡的不淨上面分別出二執相了,這就是世俗諦,唯識派是這樣認為的。 
 從依他起性顯現的部分為主來講的話,那是世俗諦;從依他起性本質定上為主來講的話,則是勝義諦,所以依他起性上面有淨與不淨,或是顯現與究竟,以這兩種來分的話,依他起性上面可以分為世俗諦和勝義諦,這是唯識派的見解。 
 圓成實性完全是勝義諦,唯識派認為依他起性裡自明自燦的最細微之心識是勝義諦,他們這麼承認的。 
以中觀來說的話,又可以對唯識派他們加以駁斥。依他起性自明自燦最細微之心識,明光起來的心識,如果存在於勝義諦上面的話,這是不行的,中觀用五種大理等等辯駁過去。 
唯識派認為外在的色法都不成立,都是心創造的。但是心方面,依他起性裡面的自明自燦的心是成立的,因為這是勝義諦,唯識派是這麼想的。依他起性自明自燦的部分是存在於勝義諦裡面,但是外在的色法都不成立。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八偈(下)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8月7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