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9日(三)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6月9日(三) 
ཡན་ལག་འདི་དག་ཐམས་ཅད་ནི།། 
此諸支分咸全謂 
ཐུབ་པས་ཤེས་རབ་དོན་དུ་གསུངས།། 
能仁悉為智慧宣 
དེ་ཡི་ཕྱིར་ན་སྡུག་བསྔལ་དག།། 
諸苦皆欲淨化則
 ཞི་བར་འདོད་པས་ཤེས་རབ་བསྐྱེད།། 
是故須令智慧生 

 「此諸支分咸全謂」的意思就是說,這些佛法都是「能仁悉為智慧宣」,針對這個部分我們解釋一下。
「此諸支分」的意思就是說這些所有的支分。當我們聽到這些支分的時候,指的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五種波羅蜜多,就稱為支分。為什麼要宣講這些支分呢?釋迦牟尼佛為了智慧而講的。方才我們前面所提到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都是為了讓一切慧空的境界展現出來,所以佛才宣講這五度,因此支分就是指前五度波羅蜜多。 
 這裡說到支分的時候,是以方法為主的,如果以方法和智慧兩種法門來分的話,布施等前五種波羅蜜多就是方法法門,而智慧則是智慧法門。提到這些支分,如果每一個細節都要說的時候,例如忍辱的特質、忍辱的法門,類似這些內容全部都要講的話,需要花太長的時間,我們目前先不說,概略了解一下支分就是五度波羅蜜多。 
 如果我們想要實現廣大無窮的能仁佛陀所覺悟出的真理,想要獲得佛陀的果位的話,唯有透過智慧波羅蜜多,方能達成佛陀的果位。煩惱障和所知障二障淨化,人無我、法無我等一切智慧俱全的究竟佛陀果位,是透過智慧波羅蜜多才會證悟,所以前五度是方法波羅蜜多,最後的究竟智慧就是成佛最主要的一條道路,因此專為「智慧宣」。 
 而為什麼不直接說智慧就好了呢?這是不行的。因為前五度是一個順緣。為什麼是順緣呢?因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等等必須跟著智慧一起,是智慧的一個順緣,順帶的一個道理。這前五度俱全的話,福德就圓滿了。之後想究竟圓滿達成智慧般若波羅蜜多,則是一件更容易的事情,所以前五度是順帶的法門,也叫方法法門。 這裡舉了一個比喻,當國王出去打仗的時候,他的身旁必須要有四種威力強大的軍隊一起陪同,才會打贏對方。同樣的,智慧究竟的法門的周圍也順帶需要布施等前五度波羅蜜,和國王需要四種威力強大的軍隊一樣。 
 如果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等前五度波羅蜜沒有智慧的話,也是不行的。因為布施等前五度都需要有三輪體空的智慧,以空性境界的慧空遍照而行持布施,布施者、布施的物品、布施的對象等等為體空的樣貌,實為智慧之所要,因此前面每一個方法五度波羅蜜多,都需要經由最後究竟智慧波羅蜜多來攝持。 有了這個動機、有了這個能量、有了這個力量、有了這個境界的時候,前五度波羅蜜多才能全都變為成佛資糧,所以智慧是非常重要的,前五度都是為了智慧所宣。 
 《聖智般若十萬頌》云:「須菩提,所有江河,入於恆河大江,彼等隨同恆河而入大海,須菩提,如是五波羅蜜多,若以智慧波羅蜜多攝持,則至一切智智位也。」在《聖智般若十萬頌》有一個比喻,貢嘎江(即恆河),所有的江水河流都會匯入貢嘎大江,最後再隨同貢嘎江一起流入大海裡。同樣的,前五度波羅蜜多也是需要以智慧做為引導攝持,最後跟著流入成佛的大海裡,所以智慧是最主要宣說的法門。 
 「諸苦皆欲淨化則,是故須令智慧生」這兩句的意思是說,三界輪迴的苦海,有行苦、變苦、苦苦等等的一切苦,想要在根本上解除三界有情的苦海,在根本上遠離三界有情的苦海,有這樣的想法者必須得要依靠智慧波羅蜜多。有了智慧波羅蜜多以後,三界的根本痛苦才能悉全解除,如此方能成佛。 上述的意思是說,前五度波羅蜜多有空性智慧的話,就會轉變成究竟成佛的道路,所以在三千大千世界、三界有情裡,想要淨化所有的苦海、所有的幻覺、所有的痛苦,就得依靠智慧波羅密多,這是宣說智慧的原因,唯有產生智慧才會有一個究竟捷道的方法。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十二偈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8月7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