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4日(下)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4日(下) 
ཚོར་བའི་རྐྱེན་གྱིས་སྲེད་པ་ཡིན།། 受因緣生愛即是 ཚོར་བ་དེ་དག་ལ་ཡང་ཡོེད།། 此些感受尚具有 དམིགས་པ་དང་ནི་བཅས་པའི་སེམས།། 察覺執觀並此心 འགའ་ཞིག་ལ་ནི་གནས་པར་འགྱུར།། 些許之上猶依存 

 意思就是說,阿羅漢在觀靶上面有察覺,在一個執著點上面存在著分別的念頭,因此認為輪迴需要遠離、涅槃需要獲得等等,對治與淨化二者都有分別,所以他們在觀念上面有一種察覺、一種分別存在。 
 當察覺的分別念存在的時候,有這樣的一個項目,就不是究竟的解脫之相。究竟的解脫之相是一切諸法到成佛之間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不來不去、不生不滅、不斷不常、不一不異,八不離戲的存在,這樣方能達成究竟的境界。 如果沒有這樣空性境界的時候,只有某一個部分是無法達成最主要的究竟境界,所以他們有觀靶與察覺的一種執著存在,一是對治,一是淨化,這樣淨化的淨還存在些許細類的執著。 
 因為阿羅漢並不是沒有察覺、沒有任何分別,所以不是八不離戲寂靜喜樂的境界。昨天和今天所說的重點是,這些聲聞獨覺的阿羅漢,他們真正得到阿羅漢果位以後,還會和我們有情眾生一樣,被生老病死所窘迫而墮入輪迴嗎?阿羅漢不會這樣的,因為他們已經遠離生老病死。遠離生老病死以後,就沒有辦法和平凡的有情一樣繼續墮入輪迴。 
 聲聞獨覺的阿羅漢遠離生老病死,煩惱障斷除了,究竟的人無我也達成了。可是如大乘的境界裡所說的一樣,阿羅漢還沒有證悟到這部分,因為無明習氣地還存在的原因,最微細的無漏業也還存在,所以無漏業裡面最細的生老病死也都還存在。雖然阿羅漢早已遠離了凡夫眾生粗部的生老病死,但是在達到究竟境界的一些障礙,最細的生老病死的部分卻還沒有遠離的。 昨天和今天所說的小乘阿羅漢,經由觀修四諦十六行相,苦集滅道各有四種分類說明,達成究竟阿羅漢果位,遠離煩惱障,證悟了人無我的境界,這是沒錯。可是大乘裡所說的最細類的、最微細的、最究竟的部分,他們都沒有認同過。因為他們根本沒有認同大乘是能仁法敎,有些聲聞獨覺的人是這麼認為的,所以今天和昨天所提到的就是這些道理。 
 因為阿羅漢相續之中,咸痴是有的,昨天我們說了兩種不知,時間經過久遠的時候,阿羅漢不知道的;地方距離遙遠的時候也不知道的。阿羅漢有四種不知,後兩者是細不知因,多不知因,孔雀的毛上面有各式各樣的顏色,最微細的源頭不知道的,所以這樣的咸痴是存在的。 
 可是阿羅漢沒有染污之愛的煩惱,雖然沒有染污之愛的煩惱,但是阿羅漢還存在微細的咸痴不明,心情上的細執著還存在。這些細的部分不會讓阿羅漢墮入輪迴,但是他們還有四種不明存在。阿羅漢的相續之中,並沒有染污的愛和煩惱,可是四種細類咸痴不明是存在的。 
 因為這四種不明存在的原因,於是有感受產生,有感受受持的原因,所以愛會展現出來的,愛是因感受而生的,所以阿羅漢也有感受。因為阿羅漢還沒有淨化無明習氣地等等,所以還有微細的感受。 
 主要的觀點是,阿羅漢沒有達成諸法悉全皆空的真理,輪涅分別執著的項目還存在。可是阿羅漢已經斷除粗部的五蘊,因為如果沒有斷除粗部的五蘊的話,是無法得證阿羅漢的果位,遠離煩惱是不容易的。 
 但是還沒有辦法斷除最微細的藴,如果已斷除的話,佛陀就不會身上發出光芒對阿羅漢說:「你還沒有成佛。」之後阿羅漢才開始進入大乘的修行境界,經過十地五道主要的境界,而後達成大乘的究竟成佛果位,所以阿羅漢粗部的五蘊雖然已經斷除,但是最微細的部分卻尚未斷除。 五蘊裡面最微細的部分沒有斷除,所知障裡面最微細的部分也沒有遠離,法無我、人無我裡面最微細的證悟也沒有成就,所以阿羅漢不是究竟之果位,這只是小乘的一個境界。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8月7日(上)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十二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