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5日(下)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5日(下)
 སྟོང་ཉིད་དང་ནི་བྲལ་བའི་སེམས།། 空性境地遠離心 འགགས་པ་སླར་ཡང་སྐྱེ་འགྱུར་དེ།། 伏滅而後仍復生 འདུ་ཤེས་མེད་པའི་སྙོམས་འཇུག་བཞིན།། 猶無想定平禪般 དེས་ན་སྟོང་ཉིད་བསྒོམ་པར་བྱ།། 故而空性應觀修 
《入菩薩行論》載:「阿羅漢意身的身體還存在、無漏業也存在、無明習氣地也存在,所以沒有達成究竟的境界,也沒有證悟八不離戲的空性,仍無法遠離、淨化意身等等一切。」如果只是臨時得到阿羅漢的果位,就像無想定一樣,粗部的感受和心識會復發的。 
 在無想定中,心王、心所都可以臨時關閉,意思是臨時粗部的感受、心識都不會產生起來。因為在無想定裡禪坐,所以修者沒有粗部的感受,也沒有粗部的心識。 
 可是當離開禪定以後,粗部的感受、心識就會立即產生起來。因此《入菩薩行論》根本頌載述阿羅漢的涅槃如無想定一樣,因為阿羅漢的涅槃不是究竟的涅槃,究竟涅槃是八不離戲的空性為主的,沒有八不離戲的空性並不是真正的涅槃。 
 因為意生身的身體還存在、無漏業會增加、無明幻想的習氣地也會增長起來。如同無想定的禪定,粗部的感受、粗部的心識在禪定中自然而然就被壓伏了。但是在不禪定、不打坐的時候,粗部的感受和心識都會展現出來。 
 不用說要達到遍知如來佛的果位,連達到阿羅漢一樣的小解脫也需要遠離愛、也需要淨化愛,這時沒有空性是不行的,因此這四句偈主要的意思是必須要有空性,不然就好像無想定一樣,當禪定結束以後,粗部的受和心識會再復發的。 
 空性的境界,不只是達到小解脫時需要,在達到大解脫成遍知如來果位時,更是需要。雖然得到阿羅漢果位以後,就不會因為業及煩惱,再投生到三界裡,可是阿羅漢還有意生身的身體、無漏業、無明幻覺的習氣地等等,還有「我」的存在,所以阿羅漢在涅槃的時候還是要出定入大乘的,如同無想定一樣。 
 阿羅漢涅槃以後,還沒有得到究竟的涅槃,因此《白蓮花經》載:「如此所謂諸涅槃,汝雖解脫輪迴苦,然尚未得真涅槃,當尋殊勝此佛乘。」你們認為這樣的涅槃已遠離輪迴苦海,可以解脫了。可是你們還沒有證得究竟、真實、永遠的涅槃,所以還要尋求大乘次第的法門。 還有《上師續》也載:「如果沒有得到覺綻如來佛的果位,就永遠無法獲得究竟的涅槃;就像遠離一切光和光束的情況下,是看不到太陽的。」沒有光和光束,就看不到太陽一般;沒有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的覺綻如來佛果位之前,是無法有真正的涅槃,所以小乘的涅槃是臨時的涅槃,並不是究竟的涅槃,阿羅漢以後還是需要再進入大乘修道的境界,方能成佛。 
 《菩薩雄心註釋版》(菩提心釋)亦載:「諸聲聞未得佛之功德前,以慧身入定,經佛喚醒勸告,再以種種身相利眾積累二資後,方能得到究竟菩提果。」如來佛身上發光,口中佛言宣講,說出聲聞乘還沒有成佛,這僅是小涅槃的一種智慧的身體。 
 智慧身的意思是,阿羅漢在慧身的細類裡,涅槃的禪定裡好像是喝醉、暈倒一樣,融入在這裡面,卻認為已經達到究竟涅槃。在細類的智慧身之中,禪定的力量、禪定的修持好像喝醉、暈倒一樣的阿羅漢,你要出來做度化、利益有情的事業,積聚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在還沒有得到大遍知覺綻佛果位之前,永遠都無法獲得究竟的涅槃,所以你現在的涅槃,不是究竟的涅槃,佛這麼提醒了。 
 之前也說過,心遠離空性的人,粗部的受和心識都會再復發的。如同是無想定一樣,在無想定禪定的時候,粗部的受和心識都停了,但沒有禪定的時候,受和心識會再復發起來,所以小乘阿羅漢的涅槃不是究竟的,於是佛提醒他們要重新發四無量心、行六度,進入大乘的修道。 
 修持四邊永離的空性、八不離戲的空性、十六種空性、三十二種空性等等究竟的空性,才會證悟究竟大涅槃。你想想看小乘有問題嗎?得證阿羅漢果位,不再墮入輪迴,他們已經涅槃了,基本上三界的一切苦幻都停了,是不是呢?得到阿羅漢果位不是錯的。 
 但是佛陀教化我們,心胸不要太狹窄,心胸要寬闊,不要只利己為主。阿羅漢是以利己為主,他們只利益與他們有緣的人,他們沒有像菩薩一樣廣博利益有情。阿羅漢的發心不廣,發心只是利益自己為主。而大乘的發心則是利益眾生為主,所以我們要學大乘的精神,要想到利益自己以外的眾生。 
 佛陀的教導是發心要廣、行持要廣、度化的對象要廣、福慧資糧也要廣。若能一切廣大而行持的話,究竟法身和化身一如的果位都會得到。佛陀這樣告訴我們了,所以我們每一天都要展現心胸寬闊的力量,用心胸寛闊的真理來達成自己每天開心的解脫、每天增長歡樂的福慧等等,加油!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八偈(下)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8月7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