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願文》 懺悔之十七
《極樂願文》
恰美仁波切著作
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參、往極樂淨土四真理二、身口意積聚福德 (三)懺悔之十七
這次講述的是《極樂願文》,「極樂」的意思是無漏的快樂都聚在一起,因為極樂世界沒有凡夫眾生,更沒有三惡道的有情,因此西方極樂世界聚集所有無漏的功德,這就是極樂世界。
那麼西方極樂世界和其他淨土一樣嗎?淨土有很多,阿彌陀佛同時示現佛的事業與祈願,因此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比較容易。
首先我們要觀想西方極樂世界的環境,西方極樂世界的三主尊佛菩薩,以及如雲如海的佛菩薩,這是去西方極樂世界第一要的法門。
第二是身、口、意三門都要行善,身體大禮拜、口中念經、心中禪坐等等,身、口、意都要運用在佛法上。為什麼身、口、意都要運用在佛法上呢?從出生到現在,或過去生生世世裡,我們的身體用錯很多地方,心裡想的念頭也都是一種凡夫的思想,所做所行皆是如此。
還有罵過的話、說過的話、毫無意義的話說了多少呢?身體隨便走來走去、躺來躺去、轉來轉去又有多少呢?心裡動盪的念頭都是迅速的快,有著無數的、無邊的念頭。也就是說,念頭和身體從來沒運用在佛法上,語言也沒運用在成佛道路上,全都運用在世俗的生活而已。
我們佛教徒學佛就是要整體調整過來,就像大整骨一樣,整骨是容易的,學佛的調整比整骨更麻煩,因為久遠輪迴裡身體的習慣性、語言的習慣性、心識的習慣性要調整到解脫道路上是不容易的,會使得身心非常不自在,但我們還是要調整過去,如果不調整的話,只能在輪迴中不斷幻浪續流下去。
我們今生得到難得的暇滿人身,遇見佛法,具足想聽法的信心以及心中具足對佛法的希求,外在的上師代表傳承、代表佛陀,聽到上師講經是很大的福報,所以我們要調整心情,身、口、意要積善、積福德的原因就在這裡。
阿彌陀佛的淨土也好,即身成佛也好,所要的就是身心要開始改變,不然在我們肉體所形成的身體沒有改變的情況下,是不可能證達大虹光身。 我們凡夫的思想是一切都是真實的「有」、存在的「有」、究竟的「有」、永恆不變的「有」的樣子,這樣的思想可以淨化得了這個世界嗎?淨化不了的。
一切都在「有」的範圍裡,諸如我們現在看到的山、水、所有的東西都在「有」的範圍。「有」的範圍裡根本就不用打坐,我前方有茶杯,茶杯裡有咖啡等等,都是自然而然就有,因為「有」的觀念太重了,碰到一點點問題的時候,心就會塌下來,好像房屋快要塌下來、馬上壓垮的感覺。
只要出現有些狀況、某些事情,就會產生很複雜的心情,這些都是凡夫輪迴的觀念、複雜的心情糾纏我們的心情。若是沒有調整的話,則不容易解脫,因此要調整的第一步就是聽聞佛法、思考佛法、修持佛法。這樣做起來的時候,我們身、口、意三門都很容易做善、行善。
若要身、口、意做善,行善累積福德資糧的話,就要用七支供養的方法來行持。七支供養的大禮拜可以淨化身業,念咒可以淨化語業,心裡禪坐證悟可以淨化意業。 再者說到供養,將現有一切的供養意供上去,意供就是觀想的供養,俱全意供的供養。
行持大禮拜,供養,懺悔。因為沒有原罪的,所以我們心中污染的煩惱、思想形成的煩惱、分別念而造作的所有業及煩惱都可以懺悔。
之前講了懺悔,懺悔裡的身業都淨化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