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融心生活》聞法所需之菩提心之一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聞法所需之菩提心之一(上) 聽法之前,要發起菩提心,若是沒有發起菩提心,則聽法的功德不大。原本我們的心很窄小,把心擴大,即是發菩提心。要如何把心擴大呢?把原本內心的自私自利變成不自私自利,把以「我」為主、自私自利的思想縮小一點,變少一點,多一點以眾人為主、利益眾生的思想,這即是發菩提心。 菩提心猶如飛翔的小鳥需要一雙翅膀,一是智慧,一是慈悲。為什麼需要智慧呢?有智慧,就會明知空性,很多眾生並不知道空性,當不知道空性的時候,就會繼續輪迴下去,無法跳脫輪迴。具有智慧的時候,就會知道整個世界顯現的源頭皆由空性而生。可見具有智慧,方能通達空性,沒有智慧,則無法通達空性。 通達空性有什麼好處呢?當通達空性以後,就能明知這個世界的真實,包括物質世界的真實與內心世界的真實,因此菩提心的第一要是智慧。 有了智慧以後,明知物質世界的真相全然都是空性,我們的心也是空性,身體也是空性,一切皆從空性裡展現出來的。要明知空性,最起碼應先明知空性猶如昨日的夢、夏天出現的彩虹般。 很多眾生不明白空性的道理,在不明白之中存在著幻想,在幻想之中繼續輪迴。當看到或聽到眾生繼續墮入輪迴之時,自然會發起慈悲心,這即是慈悲,因此菩提心要有智慧,也要有慈悲,智慧與慈悲二者俱全才是菩提心。 智慧是如何展現出來的呢?一般眾生不明白情器世界的真相,而有智慧者知道一切情器世界皆從空性之中展現出來,如昨日的夢一樣,但關鍵是很多眾生都不明白這個道理,因此很苦。 元始的來源是從大空性裡展現出來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認為一切都是堅定、穩固、真實的存在,於是距離空性越來越遠。當距離空性越來越遠時,心就會越來越狹窄;若是距離空性越來越接近的時候,心就會越來越寬闊,所以了悟空性的智慧是菩提心的其中一面。 菩提心的另一面是慈悲,看到不明白空性的眾生而自然生起慈悲心,眾生不只是人,也包括各種生命形態的眾生。而眾生皆以幻覺為主,不清楚、不明白一切皆為空性,而墮入輪迴,看到如此可憐的眾生,此時自然生起慈悲心。 因為小鳥有一雙翅膀,所以可以飛翔。同樣的,在佛教之中,如果慈悲與智慧二者雙融俱全的話,則可以飛往解脫成佛的道路,不僅可以解脫,也可以成佛,所以發菩提心是很重要的。 若是沒有智慧的話,會認為一輩子都能長久存活,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