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2月, 2023的文章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三)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三)  「無苦集滅道」,說了苦集滅道以後,苦也是無苦,加上無集、無滅、無道共四種,我們一般經常講的苦,苦苦、行苦、變苦等等輪迴世界的苦,事實上,上述所謂的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以八不離戲來測量苦的時候,當然是無苦,因為苦的本質是空的,怎麼會有苦呢? 集是什麼意思呢?集是業和煩惱,而業和煩惱上以八不離戲(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不一不異)來測量集的時候,集當然也不成立,集在本性上、原質上面都沒有了,也不是一個人故意變成這樣,所以無集。  再者是「無滅」,滅是一種真實了悟的部分,小乘也有、大乘也有,一種悟出來的境界,滅就是如此。又以八不離戲的力量來測量滅的時候,滅也不在了,滅也是一個智慧,它有不同境界的智慧,這智慧也無法成立,因為八不離戲看它的時候,它的本體是空,顯現出來是滅而已,滅的本體是空,空而顯、顯而空,顯空無別、空性緣起無別、性空緣起無別,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是如此。  再者是「道」,無道,為什麼是無道呢?以八不離戲的力量來測量道的時候,無道的原因是因為苦集滅道都是沒有、苦集滅道都是空的,這樣說出來是可怕的,因為我們是在苦中生活,我們在苦苦、行苦、變苦裡很享受,假如沒有苦怎麼辦呢?它事實上是沒有苦的,就如夢中所顯現的一樣,沒有是沒有,但是幻想是可以的,是好容易的,我們已經習慣,很熟的習氣、好厲害的習氣,所以迫不得已啊!像昨日的夢一樣。  以後你們要帶弟子的時候,講法時永遠要講昨日的夢顯,這是我特別教的一種見解,世界上有些科學家,還有很多人都說世界是有限,根本就是有,我有痛苦、我也有快樂、我有一切享受、我怎麼樣怎麼樣,一直說有,你怎麼會變成說「沒有」呢?這時當然要跟對方說就是空的,夢啊!說這一切如同夢裡的顯現,他自然無話可說。 我曾經碰過一個科學家,他認為他自己是科學家,我說了這一句話之後,他就無話可說。我們現世的一切和晚上的夢境這二者是 一模一樣,必須說出夢裡的顯現的這個比喻, 好,「道」就是如此。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二)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二)  佛的大弟子目犍連想看佛的無上頂相,於是一直飛,飛到無量無邊的時候,仍然無法看到佛的頂相,為什麼呢?因為都是無量無邊無窮的功德所顯現的一個力量,要有一個特色的種子才會得到。 否則你在有、沒有等八個離戲裡的其中一個的範圍內,觀想或靜坐的話,你怎麼會產生一個這麼殊勝無量的功德呢?佛的功德是無量無邊的力量出現的一種源頭。  我們種一粒青稞米,必須有正確、沒有壞掉的青稞米的種子,果受非常清楚的一粒青稞米的種子是重要的。 我們現在說到情器世界的一切真相,這是從以前到現在,我在寶島已經講了十年、十一年左右的法了,但是有的人還沒聽懂,但也是沒辦法了,因緣就是這樣。 我已經說過,成佛無數無邊無窮的功德與種子,我用什麼態度來說的呢?我講共同法門的時候,用菩提心和四無量心的方式已講述無數的法。我講密法的時候,以生圓次第 的方式也講述無數的法了,還有對究竟的一些弟子,我用大圓滿的法,立斷頓超的法門,講了無數成佛種子與得到果位的方法。  今天講的是共同法門顯宗的最高點獅子吼的法,在這裡我已經說了八不離戲的部分,若你偏心在一個上面再靜坐,或你再想了解的話,是不容易的,這是有科學根據的。  你想想看,想看佛的頂相的時候,神通廣大的阿羅漢一直飛飛飛,永遠飛不到的感覺,也還是無法看到佛的頂相,所以佛的身體有這樣廣大的功德。 佛的舌頭伸出來,三千大千世界全部都被佛的舌頭遍照遮蓋下去,佛的舌頭的功德有這麼多。佛的語言上面,恩扎博德國王在佛講經的時候,他想聽密法,他心想:「我皇宮裡的后妃美女、一切開心的受用,都不想離開,如果有這樣的法,我想聽。」於是佛講了密法,他真的聽到無上高級的密法。  有些阿羅漢非常想苦修,非常用心修持苦集滅道,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阿羅漢要用這種方法來修,於是他們聽到苦集滅道多麼好的一個佛法,這也是由佛的語言裡宣講出來的佛法。有些菩薩從色相到成佛之間都是四大皆空的一個力量,祂們也聽到這個法門,所以佛的語言是這麼殊勝的存在。  你想想看,佛的身體具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佛的語言也有無量無邊的功德,佛的意就更不用說了,若是講出十力其中一力的話,我們的頭肯定會爆炸,所以佛的智慧、慈悲的意上之十力,是非常非常殊勝。 天下有這麼多的眾生,每一個眾生毛細孔的動盪,佛於剎那之中同時會知道,每一個眾生的所有習氣而顯現出多少的時...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一)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一)  你們看,現在有些講《般若波羅蜜多經》和講《中觀》,講空的、空的,全部都是空的這樣說,這是非常嚴重的一個錯誤。釋迦如來的佛國淨土、智慧慈悲的力量都是沒有,這樣說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強大的業力。 由於不懂空,而說出來的空,說出這樣的空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惡口。因為都是直接說一個空而已,認為空是什麼都沒有,但並不是如此,因為是緣起所顯現的,為什麼不在的呢?因此我們理解真正的空是很重要的。很多人嘴上說空性,空性!空性! 空性就是空性,但是說出空性和想出空性,一定要懂得道理以後,才是空性,明白真相,才是空性的。 不明的情況下,就說空,以前的外道這樣有很多,外道有非常多的空,這樣的修行境界多高,不論他學的是大圓滿法、大手印或是《大般若經》,很多學習的對象是這樣。可是,最後得到究竟的東西頂多是一個遍虛空一樣廣,四空天裡面什麼都沒有了,什麼都應該有、什麼都應該沒有,無色界裡的四空天(空無邊天、識無邊天、無所有天、非想非非想天),像虛空一樣廣,虛空一樣沒有。 這是四空天裡的一種靜坐或境界而已,最後得到的是這樣。因為什麼都沒有、空,有這樣的思想的話,這是凡人一種無法超越三界的修行真理會產生起來的原因,所以不能隨便說出,一個空裡面放了全部。而全部都是恆常的、堅定的、穩固的嗎?這也不是,它是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這是釋迦牟尼佛的獅子吼,懂了這個道理以後,才是真正的懂,表面懂則是真的不懂,這是很容易懂得,無無無,但不是這樣的沒有。 無生無滅,完全沒有生,怎麼滅,這是第一個,不是常見,也不是斷見,不來不去,不一不異,八不在《心經》有嗎?沒有。八不離戲就是這個道理。 你們想想八不離戲,沒有生的話,滅什麼呢?五蘊引起的所有情器世界,從來都沒有生,從來沒有生出來的話,怎麼滅掉呢?沒有滅的道理,因為沒生過。  五蘊引起的所有情器世界都不是常見,因為常見沒有生過、沒有滅過的話,怎麼會是常見呢?沒有常見的東西,當然也沒有斷見。 一切諸法都沒有來,也沒有去,不來不去。一切諸法不是一個形成的,也不是很多個來形成的,一切諸法不是一個,也不是多個。這 裡說到無生,如果八個裡面,只有說一個無生的話,八個裡面的其他都沒有,這是凡人的無生,因為七個都不在了,如果無生上面加上七個境界的話,才是真正的無生。...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十)  下一個是愛,愛是什麼呢?前述有觸、有受,才會有愛,因為一直想、一直想喜歡的東西,愛就產生了,如果沒有觸、受的話,怎麼會愛呢?一直追求這個東西和一直想好的東西或喜歡的東西,想要得到這樣的一個感覺,事實上,愛的意思是這樣,和前述的觸、受有關係。  可是以八不離戲《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究竟岸來測量「愛」的時候,「愛」是無法產生起來的,因為「愛」從來沒有生過,從來沒有死過,從來沒有摸過,所以愛就是這樣。  下一個是「取」,剛才所說的「愛」就是享受一個對境,因為前面有觸,有享受一個對境的話就是愛。之後的「取」,更執著了一些、更強大了一些,自己一直想要、喜歡這個東西,直接找出來喜歡的東西,這即稱為「取」。以般若波羅蜜多智慧的慧顯來測量「取」的時候,「取」是無法成立的。因為它是八不離戲的慧空所顯現的樣子,所以這就是「無取」。 下一個是「有」,「有」是指我們造了一個非常強大的業力或善力,變成可以直接投胎的熟果,很厲害的一個善業或是惡業「有」是生的前一者,它很強,稱為「業」,而後是「生」,「生」以後,就是「老」,「老」以後,就是「死」。 此處說到「取」也沒有了,那麼「有」是有嗎?事實上,八不離戲的智慧之中研究「有」的時候,其本體的面貌是離戲之中的慧空,也是空性,沒有的。  同樣的,「生」也是,生也是八不離戲的智慧,「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等等厲害的力量,經常念誦,而且真的用在心裡的時候,了悟生、無生,無法生,無生。而無生的時候當然就是無老,沒辦法老,因為沒有生過,怎麼老呢?沒有老的話,也沒有死了,一切等等都是無,所以全部都是無。  從無明開始到死之前,以事實究竟的勝義諦測量它的時候、研究它的時候、摸它的時候,事實上都不在。 不在的樣子是桌上不存在花瓶,屋裡不存在人,這種不在的樣子嗎?不是的。它無法成立一個在,五蘊引起一切情器世界的色無法存在的原因,是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  例如某甲昨天夢到的夢境,某乙一直尋找某甲的夢,或者是某甲尋找自己昨天對境的夢境,她找得到嗎?昨天某甲的心識所顯現出來的對境的夢,某甲也找不出來,永遠都 找不出來。而第二個人某乙去尋找她夢中的對境,他找得到嗎?當然是找不到,為什麼呢?因為從來沒有產生過這個東西,當然找不到。  同樣的,從無明開...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九)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九)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十二因緣包括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心經》裡包括了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為什麼說無無明?為什麼是沒有無明?事實上它產生的無明也不成立,也不在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用八不離戲的智慧測量的時候,無明也是不存在的,主要是測量不了,它本身的樣子就是無明也不存在。 當無明不在的時候,行也不會有。無行,無行的意思是先有了無明的心、不明的心,再尋找對境,心飄到對境的時候,就是行,再形成第三個「識」。  心一開始是無明、不明的,一種黑暗的不明,無明就是不明,有了無明以後,才無法了解整個情器世界的事實真相、或心識。在共同法門或厲害的密法裡都同樣說明,一切皆由無明產生起來的。 以無明來說,容易會出現一個心,這個心尋找一個對境的時候,就變成「行」,有了行的時候,「識」才會出來,彼此都是相關的,所以一切的緣起都是相關的,一個連接一個,這是我們產生輪迴的源頭。  一開始有了無明,再有行,而行出來的時候,我們的心就飄了,心認為尋找一個對境, 這樣開始的樣子、粗部的樣子就是「行」。接著是「識」可以直接分裂出來,對境可以分得清楚,可以獨立分出對境和相融的,非常獨立的力量都會出來,以及它的來世,心識的下一個剎那,或下一個來世都會尋找起來。 一開始,無明是一個不明的心情,再者心可以開始觸碰一些對境的時候是「行」,之後這個心識非常用心的,它有獨立存在的一個一個不同的黑色、紅色等等,每一個項目都細類理解的時候是「識」,「行」的後面是「識」,而有了「識」以後,是什麼樣子呢?就可以投胎,都會形成的,這即是無識。 第一個是什麼呢?無明,它是什麼樣子呢?黑暗之中不懂、不明即是「無明」。第二個「行」是什麼樣子呢?它了解一點點大概粗部根基的樣子,相接的、連接的一個東西就是「行」,再下一個就是「識」,無識,講般若波羅蜜多的時候,就是無識,變成無,前面加一個無,我們先說「無明」,第二是「行」,再者是「識」。  「無名色」,投胎的時候,尋找一個連接,直接可以連接肚中胞胎裡,或者直接連接思想的一個最強的力量,名就是這樣。這其中有一個色,色是孩胎之中有五種不同的形態,有些它是黏黏的、軟軟的、圓圓的,每七天有各種不同需要成長的過程,這就是「色」。心識連...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八)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八)  「無色聲香味觸法」,無色、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剛剛我這樣叫挑法,不是講法。說到這些都沒有的時候,每個前面要加上一些字,勝義諦的真理中無眼,因八不離戲的智慧測量的時候,眼睛本身的樣子就是這樣。  「無耳」,慧空勝義諦的真實智慧測量耳朵的時候,它是無耳,因為八不離戲的智慧測量耳朵的時候,它本來的樣子是離戲;以勝義諦智慧來測量鼻子的時候,「無鼻」,因為八不離戲的智慧測量的時候,它本來的樣子就是這個樣子;以勝義諦智慧來測量舌的時候,「無舌」,因為八不離戲的智慧測量的時候,它本來的樣子就是這個樣子;以勝義諦智慧來測量身的時候,它是「無身」,因為八不離戲的智慧測量的時候,它本來的樣子就是這樣;「無意」,以勝義諦智慧的慧意來測量意的時候,它是「無意」,因為以八不離戲的智慧來測量它、駁斥它、研究它的時候,它的樣子就是無意的。  而「無色」也是以勝義諦八不離戲的智慧來測量色的時候,它是「無色」,因為是離戲的原因,本身的樣子就是這個樣子。同樣的,無聲、無香、無味、無觸、無法也是。   這前面要加什麼呢?八不離戲。若不加則不行的,否則全部都說沒有的時候,本來明明就有的,而明明就有是代表有的嗎?不一定,如果明明有的事實存在的話,如昨天夢中的一切,眼耳鼻舌身意或五蘊所引起的夢中顯現都是真實的嗎?或假相呢? 為什麼現在這也是幻想,幻想也是一樣的幻想呢?有些真理很高的人變了一個虛假的魔術,他開光以後,變成永久的也有,經書或論裡也有這樣的故事,所以虛假的東西變為很長很長的時候也有。 但是常見、斷見無法說明夢是虛假的,現實是不假的,無法說明這樣的道理。   我們說八不以及說眼耳鼻舌都沒有的時候,這樣一直想的時候,以自己昨天夢中的顯現來想的話,大概會多多少少了解,例如某人睡覺的時候,五蘊引起他夢中的情器世界是真實存在嗎?或是不存在?這時眼睛在嗎?還是不在?無眼或是有眼?無聲還是有聲?這樣研究的時候,大概多多少少就會知道空性的真理,但所明白的空性的真理並不是究竟的。   例如我們說天空中有月亮,有一個人看不到月亮,就問月亮在哪裡呢?我跟他說月亮就在那裡,然後用手指頭指向天空之間,他說看到了、看到了,事實上他並沒有看到,這只是粗部了解的一個方法。夢是可以了解空性的一個方法,但是空性不是這樣,是更殊勝一些些。   「無眼界,乃至...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七)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七)  「無受想行識」,受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凡界人類裡因為受而引起了很多感受,一個快樂或痛苦都是受而引起的,所以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慧空的智慧究竟岸裡沒有受。  說到沒有也和剛才說的一樣,無受是指沒有「有、沒有」二者,無受是沒有的意思,它是究竟的無受,不是凡人的無受,並不是我們所謂的沒有說出來和想出來的受,不是類似這樣的受。無受和前述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四勝空性的修練方法一樣,具有這樣的真理,才能真正知道無受。  「無想」,思想的想,「無行」,西藏人有句話說:「跟你要什麼都沒有,錢也不借,你好像念了《般若經》一樣,什麼都沒有。」無受、無想、無行、無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無眼,沒有眼睛怎麼辦呢?「無眼」,並不是沒有眼睛,「無眼」是指我們凡人的眼睛裡,事實上它獨立存在的一個色,以色為主的、堅定的、常見的,這樣的眼睛不在的意思,因為眼睛的本質是空的,所以它是不在的,沒有。 這裡直接說沒有眼睛,這是什麼眼睛呢?明明我們有眼睛,但是我們所顯現出來的眼睛是一種執相幻想的眼睛。以真實慧空的力量、或慧空的真理來研究眼睛的時候,這和研究一切色一樣,眼睛也是一種色,所以它無法成立。  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將它分為東南西北不同的範圍的時候,最後細類的灰塵,它是空的,眼睛是無法成立存在的。假如你的眼睛是成立的,以常見這樣的一個單位,在這樣的一個範圍內,眼睛存在的話,那麼所有的色相全部都是可以存在的。  我們這裡講空性的時候,不只某人的眼睛不在,連佛的眼睛也不在,用勝義諦的駁斥的方式,以及《般若波羅蜜多經》第二轉法輪講經的方法來說的話,佛的眼睛也是不在的,更何況是某人的眼睛,不在就不在。  不在是什麼樣子的不在呢?它是八不離戲智慧的真理融入研究於這個眼睛的時候,它無法存在的。無法存在的原因,並不是勉強的,也不是造出來的,它是自然不在就不在了,是自然不在的。為什麼自然不在呢?因為本來的樣子就是空性。 鞥而怎麼可能是這樣呢?般若波羅蜜多是我們經常講過的法門,但是講多少遍也沒用,有的人認為是什麼都沒講,我剛才寫了一首詩,我講法這麼多年了,但是有的人說,什麼都沒講,什麼都沒學到,覺得這樣的人好可憐,什麼都沒學到,也有可能他已經得到《般若經》裡所說的,都沒有耳朵了,所以沒辦法了。 說到無眼的時候,要記得是究竟的無眼...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六)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六)  「不生不滅」,不生是空的嗎?沒有了嗎?不是的,生、不生是究竟的不生,《般若經》應這樣講述,才能讓你們真正明白,生、不生是究竟的不生、殊勝的不生。  而說了不生以後,和這些公的一樣,不生小孩一樣嗎?不是的。而生也不是,像這些媽媽一模一樣生很多個,也不是。 如果將生與不生二者放在這樣一個範圍裡的話,這是把它放在一種凡見的思想裡,不生或生都是不對的,凡人所想的生或凡人所想的不生,這二者以外究竟的生,也是究竟的不生。 不滅,不滅是常見或是斷見呢?不是的,滅、不滅是珍貴的不滅。說出究竟的無相、或究竟的不生、或究竟的不滅的時候,為什麼要說這個道理呢?因為是八不離戲,所以我們完全無言可說。我們怎麼能說得出來呢?這是靜坐之中才會出現的定意或境界。 我們嘴巴裡只能說出這些說法,滅與不滅是殊勝的不滅,說出殊勝是代表智慧的不滅、慧顯的不滅、慧的究竟不滅,這是一種境界。  「不垢不淨」,不垢是沒有污染的意思,為什麼是不垢呢?與前述所說的一樣,色上面不是色、也不是空,是色空無別,也是性空無別,所以不垢的原因就是如此,沒有邊見上,沒有細類上面,戲項上沒有定下來的,也不是戲項範圍內的一切情器世界,都不是,它是離戲的,所以就是不垢,沒有污染。  再者不淨,藏文的《般若心經》裡有這句「無無垢」,剛才說不垢,沒有污染的意思,「不垢不淨」,污染也不是,沒有污染也不是,無無垢即是不淨。 「不增不減」,不增是指般若波羅蜜多智慧究竟岸,因為它永遠都是八不離戲的慧空,所以它是無法用境界或根道果的修力來增加。 因為它原本就是不垢,也是離開不垢的清淨,它又是一種不增加,也是不減的。而說出不增不減的時候,世間人物的所有思想都離開了,不增不減,它原本就是般若波羅蜜多、或智慧究竟岸、或般若智慧,它的存在是多麼殊勝的一件事。 並不是一個人的福慧等等的力量來讓它增加的,也不是透過業力推動來讓它減少的,因為它本身的樣子就是這樣,本身的面貌是很重要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本身的樣貌就是這樣,所以不增不減。  「是故空中無色」,八不離戲的空性、或是慧空、般若智慧的大空裡,沒有堅定穩固常見的色,沒有這樣的色。假如有的話,和前述所說的一樣,會有很多的衝突出來的,所以空性本身裡面沒有色,沒有色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八不離戲,一定要加八不離戲。  持明仁增塔欽 h...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五)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五)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五蘊引起的情器世界,空以外無法產生出來的,因為色都是空的一種顯現而已,這即稱為四勝空修、四勝慧空修練,四個殊勝慧空修練的方法。  可見空以外沒有色,這是非常重要的見解。很多人認為,在空以外還有另外一個色,這樣當然有很多東西會產生衝突,因為兩個東西放在一起的時候,彼此觸碰卻沒有辦法融入一樣,我們所謂的空以外還有一個色的時候,很多東西都會互相衝突的。 此時該如何研究這個世界最終的組合呢?心也好,物也好,最終的時候,假如空以外還有另外的色的話,那麼永遠達不到究竟的境界,為什麼呢?因為誤以為色以外有一個空。  一切五蘊引起的情器世界的色,其本身是什麼樣子呢?因為是空裡面所顯現出來的一個色,在我們沒有想到這種見解的情況下,認為「色」是常見的、永遠的、堅定的、穩固的,它是事實,這樣想了以後,根本就沒有想到色的本體是空,沒有想到色真正究竟是空,因此永遠會出一個問題的原因即是如此。 二執相的源頭也是這種見解,認為「色」是存在的,當心裡產生要了解色、掌握色的一種念頭出來的時候,就會是這樣,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是非常重要的道理。 如果這個道理不懂的話,《心經》就是白講了。明白這個道理以後,那麼這樣的境界到是什麼呢?是八不離戲的智慧究竟岸。  八不離戲,離開的離,遊戲的戲,為什麼以「戲」來代表心和色呢?八不離戲所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四種原因,離戲裡面以一個戲字來說,它是遊戲的戲,離開了遊戲,遊戲代表什麼呢?代表所有心的妄念,所有的色相,一切萬事萬物顯現出來的色,都是戲裡面會出來的,戲可以這樣解釋。 離戲,在戲的前面加一個離,為什麼要加一個離字呢?因為離開了邊見,離開了思想的一切執著與顯相,離開妄念項目的戲和相續,而且離開執著對境的戲,所以它是離戲。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觀世音菩薩叫了舍利弗,並且說一切諸法都是空的、無相的、不生的,為什麼一切諸法是無相呢?因為和前述所說一樣,色即是空,一切色的本質是空,空裡面顯現出一切色,而且色以外沒有任何的空,空以外也沒有任何的色。以這樣的一個道理,當然是無相的,它是無項目,為什麼是沒有項目呢?因為離戲了,離開了戲。  遊戲是我們幻想出來的一個感覺,不是真的變出來、跑出來一個東西,而是我們的心造出來的一...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四)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四)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藏文是「入東巴沃」,「色即是空」和藏文幾乎一模一樣,翻譯很接近,雖然是不同時代翻譯的,但是真正究竟的意思卻是一模一樣地翻譯出來。  「入東巴沃」,入就是色的意思,色即是空,為什麼色即是空呢?因為我們所謂的色,五根都是色,眼、耳、鼻、舌、身,統稱為色,加上意根,則有六個對境。對六個對境(眼、耳、鼻、舌、身、意為六根界)產生念頭(色、 聲、香、味、觸、法為六塵界),就有六種識界(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為六識界),而這十八界皆是空的,色即是空就是這樣。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五蘊引起、五蘊所顯的情器世界都是空,為什麼是空的呢?一定有一種原因才會空的,而不是嘴巴說空就是空,也不是用想的就是空。  釋迦牟尼佛是用科學的角度和機器來進行駁斥,才開悟的嗎?並不是的。佛具有非常廣大的智慧,而且具足究竟岸的智慧以後,一看情器世界的時候,即瞭知其本體本來就是空的,佛馬上瞭解,於是佛宣講出「色即是空」。 若是五蘊引起的一切顯現都是空的話,則一切常見都沒了,因為常見的障礙都沒有了,它不是常見的。而它是什麼呢?一切色相都是空的,五蘊引起的一切情器世界都是空的,所以世界不是常見的。  整個世界不是常見的時候,同樣的道理,外在器世界最渺小的組合單位也是色,微細灰塵之中的一種色。微細灰塵之中的色之本體也是空的,大到像人一樣大的色也是空的,以及中須彌山的色也是空的,因此粗部微細的一切色都是空的,這是獅子吼。 這是由誰宣講出來的呢?佛陀時代,以及中國的孔孟思想者,與外國的一些神,還有這些認為神厲害的人,在釋迦如來住世的時候,外道有三百六十種不同境界之分類,當時所謂的高僧大德們,佛也是、孔孟思想也是、外國的人士也是、印度的外道也是,全都是以哲學或心理學來判斷情器世界的真理者,有些是從常見來定義情器世界,有些是從斷見來定義情器世界,所以有所不同。 唯有釋迦牟尼佛敢說出,我們很熟悉的「色即是空」。而有人說如果五蘊引起的一切顯現都是空的話,那麼我怎麼辦呢?我怎麼活呢?我的情器世界跑到哪裡去了,全部都是空蕩蕩,於是這種可怕的念頭續流下去。在佛陀時代有五百個聲聞乘聽到一切皆空的時候,頭爆炸死掉了。  「色即是空」,一切皆空,所謂五蘊引起的所有情器世界的色都是空的話,他們在不...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三)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三)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宣講《心經》的地點是靈鷲山,佛的周圍有比丘和菩薩,以及其他很多聖人在這講法的現場,這時佛在甚深明光法門禪定之中靜坐的時候,觀世音菩薩也融入智慧究竟岸或般若波羅蜜多深廣的修持上靜坐。  「照見五蘊皆空」,這時佛靜坐於甚深明光究竟智慧的禪定之中,觀世音菩薩也靜坐於禪定之中,對於五蘊自然即能以空性看待。  「度一切苦厄,舍利子」,釋迦牟尼佛加持的力量觸動到舍利弗,也即釋迦如來的智慧、大慈大悲的力量觸動到舍利弗的心,舍利弗想請教觀世音菩薩。因為佛靜坐中無限智慧的力量可以觸動到舍利弗,所以推動舍利弗很想請教觀音菩薩有關《般若經》的涵義。 舍利弗請示觀世音菩薩,善男子或善女子應如何學習《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呢?這是佛加持舍利弗而發問的,並不是因為舍利弗厲害才問這個問題。  此處應從兩種角度來看待舍利弗,一是舍利弗為佛的化現,與佛不二的,以共同與不共的修行正道來看的話,舍利弗是一位和佛不二的修行人;另一種角度以共同的法門來看,舍利弗是佛的弟子,是一位小乘弟子,具有神通且厲害的一位修行人,由佛提醒或佛推動舍利弗請示觀世音菩薩,而不是舍利弗自己請問的。  首先由於佛的智慧、佛的慈悲的推動力量,佛的善意提醒,舍利弗才會想請示觀世音菩薩,因此《心經》即稱為語加持的經,佛已經加持過的經文。可見《心經》不是佛直接宣講的,而是觀世音菩薩回答舍利弗而宣講出來的。  那麼為什麼是「經」而不是「論」呢?因為佛在現場以三密加持而提醒舍利弗請問觀世音菩薩,因此是佛加持的佛經。 大雄心、大慈悲、大智慧的聖上觀世音大菩薩對舍利弗宣講:「善男子或善女人,般若波羅蜜多、智慧究竟岸殊勝的行持,應如何修持、怎麼行持呢?」觀世音菩薩說給舍利弗聽,就用這樣的方法來做。  首先應知道《心經》的源頭是誰講的,是舍利弗講的嗎?或是觀世音菩薩宣講的呢?事實上是佛講的,佛加持而宣講的。因為是佛提醒的,所以是佛講的,《心經》之所以是佛經的原因即是如此。否則以中文翻譯的《心經》而言,看起來好像是觀世音菩薩宣講的樣子。  應如何修持呢?應了悟五蘊皆是空性。我們經常痛苦的原因在哪裡呢?受五蘊影響而痛苦,受五蘊影響而煩惱,所以第一個直接說,一切五蘊是自然皆空。  此處提到自然皆空是非常重要的,智慧究竟岸的真理完全是自然皆空,如果不是自...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二)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二)  關於智慧究竟岸,有些人好像將《心經》當做一種課程一樣,隨便從字面上的感覺來解釋,事實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所有顯宗法門裡的獅子吼,是顯宗法門的頂巔,一切顯宗佛法的頂巔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為什麼《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一切顯宗法的頂巔呢?因為它是離一切執相的精華,也是八不離戲的一種力量,八不離戲的一種境界,所以我們稱為大中觀也好、大般若也好、大密法也好、大圓滿也好、大手印也好。若以究竟勝義諦的法門來看待所謂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的話,事實上與大密法、大圓滿、大手印是差不了多少的。  如果以為隨便念出來或講出來,就會了解,這是不太容易的。因為我們已經說過《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最深的一種力量,若想要了解的話,一定要具足福德而且智慧圓滿,才有機會知道它的真正境界。  否則口中念著「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只是一種口號而已。市面上的書籍到處都有寫《心經》的解釋,只看這類的書怎麼會了解真正究竟岸的智慧呢?意思是,必須福德具足、智慧圓滿,再講經般若波羅蜜多,也需要靜坐、打坐,並且要依靠竅訣的法門來講述,也是依靠上師、依靠傳承來講的,如此應會更殊勝一些些。 而以中觀般若而言,從第二轉法輪開始發展出來,之後釋迦如來示現涅槃以後,龍樹菩薩、月稱菩薩、寂天菩薩等等很多菩薩心中的意德,法德的德,意德出現在人類的心中,而後透過講經、出書,因此一直留傳下來到現在。  以漢民族來說的話,中觀般若應該是非常熟悉的經文,聽說從古至今已經有很多種翻譯的版本,有很多佛法道理從《普門品》、《華嚴經》、《金剛經》裡講述出來,甚至連一個偈頌,所有顯宗佛法厲害的部分,全部都在這裡面。如果修練得很好的話,也可以即身成佛的,為什麼呢?因為智慧究竟岸都包含其中。如果你真的了解,而且方法夠的話,當然可以即身成佛,但若是不會修練的話,那麼就沒有辦法了。 總結而言,《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智慧究竟岸,智慧究竟岸是我新翻譯的名詞,「智慧究竟岸」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最後講一個「寧博」(藏文),「寧博」是精華的意思,什麼的精華呢?智慧的精華,一切經典的精華,或是二轉法輪的精華,因此藏文取稱《心經》就是這樣來決定的。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從印度梵文翻譯成藏文,我將藏文的《心經》名稱翻譯為中文即是「勝上滅敵具慈悲超越輪涅的智慧究竟岸的精華」。 一開始...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一)

圖片
持明慧粹第三十五輯 《心經》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一)  聽法前,心裡先觀想一個曼達拉,供養一切諸佛菩薩。首先應發起菩提心,這是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發起菩提心,則如同沒有方向的行持,永遠到達不了目的地,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假如有了菩提心,無論解脫也好、成佛也好,在某一個殊勝的範圍裡,終有一天肯定會到達成佛的果位,這就是菩提心的功德利益,所以有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 有了菩提心的一切善根,在成佛之前,永遠不會消逝,如同在大海之中倒入一杯水,在大海乾枯之前,這一杯水仍然會存在。  同樣的,我們如此渺小的菩提心所形成的善根,匯合融入在整片成佛的大海裡,在成佛之前,善根是不會消失的,可見菩提心是極為重要。  如果沒有菩提心的話,我們真正學佛的人根本無法成就的。今天你們來聽法,從工作的地點出發或從家裡出發的時候,有沒有發菩提心呢?千叮嚀萬交代要發菩提心,如果有的話,就不錯,如果沒有的話,下次肯定要發菩提心來行持。  今天所講述的是《心經》,《心經》藏文稱為「博巴炯巔喋喜繞吉帕若德欣奔寧博」是無上的意思,《心經》為什麼是無上的呢?因為般若佛母的經書是一切經當中最無上的佛經,所以稱為勝上的意思。 勝上「炯巔喋」三個字是什麼意思呢?「炯巔喋」是如來的名號,表示佛的所知障、煩惱障、病魔以及習氣障等,或四大魔王全都已經淨化、滅敵了,因此釋迦如來或一切佛菩薩的名號即稱為「滅四魔」或「滅魔敵」,佛具足智慧所顯的一切空性一如的力量,也俱全廣發慈悲、廣顯慈悲的真理。  佛的名號有三種意義:一是滅,二是一切具足,三是超越。超越什麼呢?佛超越輪迴的一切執相分別、一切污染或執著。 意思是,勝上四魔滅敵,具足智慧、慈悲,超越輪涅即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也稱為《心經》,也就是智慧勝王的意思,其中包含諸多的智慧。你們平時所謂的智慧是平凡人說出來的一種智慧,事實上這不是真正的智慧,只是一種聰明而已。 以智慧而言,它有很多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境界與廣度,以及了悟對境的力量也不一樣。此處所說的般若波羅蜜多的意思是智慧的意思,而且此智慧是一切智慧之王、一切智慧勝王。 為什麼是勝王呢?因為般若波羅蜜多或般若智慧是無法拘限於有限的範圍內,而是存在於無限的範圍內,因此般若智慧就是勝王,是智慧之王、是勝智慧,也是無上的智慧,也是超越一切輪涅的智慧,又是一種滅四魔的智慧,也是具足慈悲智慧一如的智慧,所以稱為《...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四十一偈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四十一偈  དགེ་རྩ་འདི་ཡིས་རང་གཞན་སེམས་ཅན་ཀུན།།  以此善根願自他有情  སེམས་ཀྱི་འཁྲུལ་རྟོག་མུན་ཆེན་མྱུར་ཞི་ནས།།  速疾淨化心幻愚癡暗  ནང་དྭངས་ཡེ་ཤེས་རྒྱ་མཚོའི་གཏེར་ཆེན་དང་།།  內心智慧無邊真寶藏  མི་འབྲལ་འགྲོ་བའི་སྒྲོན་མེར་ཉིད་གྱུར་ཅིག།  永不離此利眾大明燈   接下來這部分是迴向。修持法融心生活的善根迴向一切眾生心中的幻想皆永淨,幻想是指眾生的心因無明引起,無明引起的事情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時候是不明,不明的事情繼續下去就是幻想,這樣一切幻想都要速疾淨化。   以此功德善根迴向自己的一切妄念幻想、他人的一切妄念幻想、輪迴執著的幻想、不淨分別念所形成的業障,都要立即淨化、速疾刪除。 當你已經遠離輪迴的思想,凡夫的幻想、輪迴的執著都不見的時候,內心的智慧就會如海如雲一般湧現出來,如寶藏一般地湧現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永遠不離智慧慈悲、佛國淨土的所有功德利益,心中會湧現智慧慈悲的力量,證悟空性,而且俱全究竟明燦的真理,空性和明燦的真理雙融在一起,每天都雙融在一起。 打通我們的本性以後,就會成佛。打通本性以後,就會覺悟。打通本性的過程裡,空性在其中,明燦也在其中,淨土也在其中,一切都掌握在心裡的佛果之上,佛果的善根永遠不會消失。 無始以來我們一直在輪迴裡痛苦和流浪,輪迴的原因是幻覺,幻覺的源頭是無明。當幻覺、無明都永淨以後,內心會展現出空性的智慧、慈悲的力量,空性的智慧和慈悲雙融的力量,法身如來和化身如來雙融的結果,能境的智慧和明知一切所境的智慧相融,都會湧現在心中。   智慧慈悲與所有佛果的功德都會湧現在心中,永遠不會離開,想離開也離開不了,如同太陽出現一定有光束一樣,這時已經覺悟了。  「永不離此利眾大明燈」提到明燈,為什麼證悟解脫成佛比喻為明燈呢?我們要變成明燈一樣,永久度化還沒有了悟的眾生以及黑暗世界、幻想輪迴的有情,讓一切眾生都到達佛果,內在智慧、慈悲如海如雲一般湧現,福慧圓滿地達到佛果境界。   在寶藏還沒有湧現出來之前,我們永不放棄眾生,永遠可以進入輪迴,因此乘願入輪迴的菩薩絲毫沒有痛苦,甚至連被砍掉頭的時候,如...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四十一偈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四十一偈  དགེ་རྩ་འདི་ཡིས་རང་གཞན་སེམས་ཅན་ཀུན།།  以此善根願自他有情  སེམས་ཀྱི་འཁྲུལ་རྟོག་མུན་ཆེན་མྱུར་ཞི་ནས།།  速疾淨化心幻愚癡暗  ནང་དྭངས་ཡེ་ཤེས་རྒྱ་མཚོའི་གཏེར་ཆེན་དང་།།  內心智慧無邊真寶藏  མི་འབྲལ་འགྲོ་བའི་སྒྲོན་མེར་ཉིད་གྱུར་ཅིག།  永不離此利眾大明燈   接下來這部分是迴向。修持法融心生活的善根迴向一切眾生心中的幻想皆永淨,幻想是指眾生的心因無明引起,無明引起的事情是沒有智慧,沒有智慧的時候是不明,不明的事情繼續下去就是幻想,這樣一切幻想都要速疾淨化。 以此功德善根迴向自己的一切妄念幻想、他人的一切妄念幻想、輪迴執著的幻想、不淨分別念所形成的業障,都要立即淨化、速疾刪除。 當你已經遠離輪迴的思想,凡夫的幻想、輪迴的執著都不見的時候,內心的智慧就會如海如雲一般湧現出來,如寶藏一般地湧現出來。   在這種情況下,永遠不離智慧慈悲、佛國淨土的所有功德利益,心中會湧現智慧慈悲的力量,證悟空性,而且俱全究竟明燦的真理,空性和明燦的真理雙融在一起,每天都雙融在一起。   打通我們的本性以後,就會成佛。打通本性以後,就會覺悟。打通本性的過程裡,空性在其中,明燦也在其中,淨土也在其中,一切都掌握在心裡的佛果之上,佛果的善根永遠不會消失。 無始以來我們一直在輪迴裡痛苦和流浪,輪迴的原因是幻覺,幻覺的源頭是無明。當幻覺、無明都永淨以後,內心會展現出空性的智慧、慈悲的力量,空性的智慧和慈悲雙融的力量,法身如來和化身如來雙融的結果,能境的智慧和明知一切所境的智慧相融,都會湧現在心中。   智慧慈悲與所有佛果的功德都會湧現在心中,永遠不會離開,想離開也離開不了,如同太陽出現一定有光束一樣,這時已經覺悟了。   「永不離此利眾大明燈」提到明燈,為什麼證悟解脫成佛比喻為明燈呢?我們要變成明燈一樣,永久度化還沒有了悟的眾生以及黑暗世界、幻想輪迴的有情,讓一切眾生都到達佛果,內在智慧、慈悲如海如雲一般湧現,福慧圓滿地達到佛果境界。 在寶藏還沒有湧現出來之前,我們永不放棄眾生,永遠可以進入輪迴,因此乘願入輪迴的菩薩絲毫沒有痛苦,甚至連被砍掉頭的...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四十偈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四十偈  འདི་ལྟར་ཉམས་སུ་ལེན་པའི་གང་ཟག་དེ།།  承上述言如實修持者  ཚེ་འདིའི་འཁྲུལ་སྣང་དངོས་ཞེན་ལྡོག་པ་དང་།།  執幻為實虛執必消除  མི་ཚེ་དོན་ཡོད་ཐར་བའི་ལམ་ཞུགས་ཏེ།།  走入殊勝解脫真法道  མི་རིང་སངས་རྒྱས་ས་ལ་རེག་པར་ངེས།།  轉瞬獲致佛陀勝果位   上述所有的佛法、世間法的觀念、出世間法的觀念皆能如此修持者,此生當中即能遠離幻覺,因為你已經明白情器世界的真相,非常圓滿,對於此生的一切有種想嘔吐的感覺,已經具有遠離凡夫世界的心態,根本沒有任何執著和希望。 若還有執著和希望,就轉變為幫忙他人的慈悲以及度化有情的心態,也用這種心態來度化自己,於是幻覺輪迴、自己幻覺物質世界的一切展現都會越來越少,心裡的智慧和慈悲的力量也會越來越增加,人生就會過得有意義,每天都融入於解脫、成佛的道路上,不久以後就會成佛。 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心態中已經了悟器世界、物質世界及情世界的一切,當他人凡夫的煩惱生起的時候,你不會煩惱,你會以慈悲的力量來對待。當他人產生執著的時候,你不會執著。即使我們很執著輪迴的時候,也會有不再執著的方法。 當這些道理都能應用在心中的時候,幻想的事情會越來越少,真實的事情會越來越多,因此人生就會有意義。加上佛果的功德、解脫的功德一路不停地直接或間接展現出來,不久以後,就會成就大究竟覺悟的佛果。 若能具足法融心生活的觀念,就會從對這個世界的幻覺中甦醒,於是人生就有意義了。這些道理在經文裡皆有載述,論述裡亦有載述,寺廟裡也會宣揚,電視節目裡也經常講述,但是大家經常不修,即使看過,也忘記了。 如果大家能把《法融心生活》的偈頌背起來也不錯,幻想都會慢慢地淨化,心中也會逐漸增加佛的力量與脫離輪迴的力量,這時你人生的意義也會越來越增加,不久以後,就會成佛。  講述於2020年4月1日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九偈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九偈  མདོར་ན་དུས་ཚོད་སྐར་ཆ་རེ་རེར་ཡང་།  總集分秒剎那時間中  རང་གི་སེམས་ལ་དཔྱད་ཅིང་དགེ་སྡིག་གི།།  詳實伺察自心善與惡  རྣམ་རྟོག་རང་ཤར་རང་གྲོལ་ཆེན་པོ་ཡི།།  妄續分念大顯大解脫  རྫོགས་པ་ཆེ་སྒོམ་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大圓滿法法融心生活   在佛法融心的情況下,要生起歡喜心,我就是傳承祖師後代的弟子,我就是根本上師很喜歡的弟子,我很喜歡根本上師的教法,無論顯宗法門、不共密法、究竟大圓滿全都教給我了,我是上師非常喜歡引領的弟子。 我自己也是信心具足、相信具足,每一剎那間如理如法地依循密法,猶如保護眼球一樣地保護上師,愛護眼球一樣地相信,愛護眼球一樣地守護我的上師,我做到這一切,歡喜自在,我不解脫,誰能解脫呢?這種歡喜自在的真理就是此偈頌所闡述的心態,佛法融入心中,好好地生活下去。 總而言之,每一剎那間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要改變自己。我們如何解脫呢?如何修呢?時時刻刻都要知道自己。知道自己漂亮或不漂亮很容易,看鏡子就會知道,或者塗抹一些粉,感覺很漂亮的樣子。 但是我們時時刻刻、分分秒秒要看的不是身體,也並非時時刻刻、分分秒秒看著他人。如果你喜歡看他人,無論自己看別人的眼睛有多利,這是最不利的眼睛。如果自己看自己的眼睛很利的時候,才是最好的眼睛。 自己看自己的眼睛俱全在心中,真正的眼睛在心裡,肉眼不是眼睛,肉眼看不到自己,肉眼看到的自己只是外在的表象而已。經常喜歡看別人的人,真的很不好,輪迴的源頭就在這裡,分別心的展現也來自這裡。 要經常看自己,看自己的心,不是看身體,觀察現在自己的心具足善根的念頭嗎?或者現在自己的心有惡的念頭嗎?時時刻刻都要察看自己。每天都要觀察自己,如果自己的思想是以善為主的話,則非常好。 無論善的念頭也好,惡的念頭也好,這也是大圓滿法,有三種處理的方法,一種處理的方法是,惡的念頭生起的時候,取消惡的念頭,發展善的念頭,這是一種從外在處理善念的方法。另一種處理方法是,惡的念頭或善的念頭生起的時候,轉變為佛像,全部的心力專注在佛像上。還有一種高級的修行方法是,一旦善的念頭或惡的念頭生起時,分別...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八偈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八偈  སྔོན་བྱོན་རྒྱ་བོད་གྲུབ་བརྙེས་རིག་པ་འཛིན།།  往昔印藏持明成就者  ལམ་ཞུགས་ཆོས་ལམ་མཐའ་རུ་ཕྱིན་པ་བཞིན།།  入法勝道已獲究竟成  རང་ཡང་ཟབ་ཆོས་དེ་དང་འཕྲད་ཡོད་པ།།  明己亦於殊勝法道中  ཤེས་ནས་བརྩོན་བསྐྱེད་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精進用心法融心生活   往昔印度的八十四位大成就者,與西藏的二十五位王臣等所有持明修行人皆已成就,皆已證悟。我家鄉的仁波切講經佛法的弟子們以及阿藏珠巴法王的弟子們,有些修行人真的示現從虛空中飛走,例如用槍射擊不了而直接飛天的財翁仁增,示現虹光身的索南冉甲,以及往昔蓮花生大士、班千布瑪目札都沒有往生,都已證得虹光身。 前述大成就者們在佛法道路上皆已成就,皆已達成佛法的究竟真理。現在我們也已經在這條道路上,憑藉著你們自己猛烈希求的信心和堅定的心、穩固的心、真實的心、希求的心持續修持下去,你們也一定會成就的。  因為你們已經遇到共同顯宗法門的傳承、不共密法的傳承、究竟大圓滿的傳承以及傳承上師,該講述的都已講述,加上你們的希求心,三者皆俱全圓滿,一有傳承的加持,二有上師的教導,三信心具足,缺一不可。 有人說自己的傳承很好,但是如果沒有遇見上師的話,你的傳承是什麼呢?有些人說,自己的根本上師是某某某,一位名聲厲害的上師,我問他說:「你見過嗎?」他回答:「沒見過啊!」沒見過上師,怎麼當作根本上師呢? 能為弟子講述佛法、密法講經、灌頂圓滿、訣竅融心,才是根本上師,不是嗎?若是什麼都沒有,怎麼能認為自己有根本上師呢?你現在已經有了傳承的加持,上師的教導,最主要是你也具足信心的力量,所以你必然會解脫成就。 若能如理如法地修持的話,一定會解脫成佛。即使還無法完全做到《法融心生活》裡的觀念,但只要相信就會有加持,相信傳承、相信上師、相信自己,如理如法做到多少,就算多少,還是會解脫的,只是晚一點而已,必會解脫。   有了傳承、有了上師,加上具足信心的力量,若能如理如法地修持的話,此生當中就會解脫,不用拖拖拉拉。我們是傳承修行者的後代,終究會解脫。  一有種性如來藏,二有殊勝的傳承,三有傳承上師,而且具足五他圓滿,四有...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七偈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七偈  དུག་ལྔའི་རྟོགས་པ་ཇི་ལྟར་ཤར་བའི་ཚེ།།  五毒妄念倏然顯現時  དེ་ལ་དཔྱད་ཅིང་རིག་པའི་སྟོབས་ཞུགས་ན།།  慧智力量直視且觀照  བརྟན་པ་མ་ཡིན་སེམས་ཉིད་འཁྲུལ་བས་བྱས།།  乃為心幻所造非堅穩  རང་སེམས་ལྟ་ཞིང་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心直視心法融心生活   此偈頌與大圓滿法和究竟法門有關係,你們要仔細聽,這是很珍貴、重要的部分。   五毒煩惱貪心、瞋心、痴心、傲慢、嫉妒心展現出來的時候,你要直接看著它,它獨特存在的力量就會不見,堅定穩固的力量也會消失,因為本覺的力量加進去的時候,五毒煩惱一下子就變得不穩固了,好像往水中丟擲石塊一樣,出現漣漪,然後一下就消失了。又如同在鐵板燒上面淋上一些水的時候,咻一下,水就不見一樣。  凡夫煩惱五毒燃燒起來的時候,一加進本覺真理的時候,幻覺引起的所有思想妄念都會自然消除,所以過去的心不追求,未來的心不牽引,當下的心就是讓本覺的力量來看透它。有了通透的感覺、鬆坦的感覺,就行了,我說到這裡。在這種情況下禪坐,好好地法融心生活。  講述於2020年4月1日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com/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六偈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六偈  རང་ལ་དབང་བའི་ཁོར་ཡུག་ཁང་ཁྱིམ་དང་།།  己身所擁居家四周境  གྲོགས་དང་དངོས་པོ་འཇིག་རྟེན་འཚོ་སྤྱོད་ཆས།།  友人物質時間諸動盪  འདི་ལ་གཅེས་སྤྲས་གཞན་ལ་མི་རེ་བ།།  勤守護愛莫希求餘人  སེམས་དང་ཆོས་འདྲེས་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心法入心法融心生活   自己擁有的環境,擁有的房子,擁有的女朋友,擁有的配偶,擁有的小孩,加上所有的物質,桌子、椅子,任何你擁有的、可以受用的生活上的必需品,所有的東西和人事物都要愛惜。例如先生要愛惜太太,太太要愛惜先生,但不是愛惜凡夫的煩惱,不要搞錯愛惜的意思。  愛惜煩惱就是一種保養,有些師父根本不敢說你的煩惱,卻愛惜你的煩惱,保養你的煩惱,保養你的個性,保養你的輪迴之源頭。有的師父卻不是這樣,你哪裡有缺點就直說,希望你能修改。 自己的房子是一個對境,我曾經說過環境是淨土,如果你自己住的處所,睡的這張床,擁有的環境,不是一個淨土,而你想到的淨土卻是另外一個遙遠的地方,這是催眠的幻覺。   如果你當下碰到、腳踏下去、屁股坐下去的地方、或這間房子不是淨土的話,要另外再尋找一個淨土是不容易的。你的周圍是每天面對的家人以及工作上同事的一個世界,如果身邊的人群都是你的障礙,以世間法而言,你的生活裡就會充滿障礙,因為你要活下去的所有人事物都成為你的障礙,這將是無窮大的障礙,每天都會碰到,所以這是幻覺。   你碰到的人事物,特別是家庭的親戚朋友,愛你的、護你的人都如同菩薩一樣,勇父勇母就在這裡。但是不用愛惜、不用保養親戚朋友的煩惱。 凡夫眾生互相之間要彼此愛惜,因為他人也不可能全都充滿煩惱,有些是煩惱,有些不是煩惱。煩惱的部分要改一下,改的時候,一定要用慈悲心來改,不能用瞋恨心來改。  要愛惜你的環境,愛惜你的房子,愛惜你的金錢財物,愛惜你的生活形態,愛惜你生活形態中所有人事物。 人要愛惜所有人事物,也要愛惜自己,因為本尊是自己;要愛惜他人,因為他人是本尊的隨眾;要愛惜環境,因為環境是本尊的淨土,以清淨的立場來看,是如此之好。 若以普通立場來看的話,你的親戚朋友、你的家庭以及你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活下去的順緣...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五偈(下)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五偈(下)  རི་ལ་འཛེག་དུས་དཀའ་ལས་མང་ཡོད་ཀྱང་།།  爬山千辛萬苦極艱難  ཐུར་བབས་མི་དཀའ་དེ་བཞིན་ཆོས་ལམ་ལས།།  下山輕盈善根亦如是  དང་པོ་འཇུག་དཀའ་ཐ་མ་བདེ་ཞིང་སླ།།  學法初如上山後漸易  དགེ་སེམས་མི་བཏང་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不離善心法融心生活  如果想要脫離輪迴的話,要持守清淨戒律,戒律不一定是指出家戒,只要是自己誓諾的事情,例如在善道上,自己要依靠上師、依靠佛法、聽聞佛法、思考佛法,現在在道場可以學習佛法,以後也可以透過網路聽法,發願自己一定要聽法,自己要持守戒律,無論如何我以後一定要聽法,類似的事情也可以守戒律,持守戒律可以淨化輪迴裡的業力。   佛法難遇,當遇到佛法的時候,就要俱全忍辱,俱全精進,俱全禪定,進而俱全聽聞、思考、修持佛法,不放棄善根的念頭,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只要自己不會生起煩惱,盡力幫助他人即可。  一定要幫上忙,什麼是幫忙呢?一個惡業很重的人,喜歡殺海鮮的人,在他的觀念裡理所當然會有殺海鮮的想法,因為他認為自己是靠殺海鮮維生。如果你跟他說,殺生的惡業很重,希望他能後悔。但是如果他無法轉業,他仍然必須殺海鮮營生,但在殺海鮮的過程能有後悔、懺悔的心,這樣很好,那麼即使他一邊殺海鮮,也能一邊消業。   一個經常做壞事的惡人,做無數壞事的人,你教育他,讓他生起後悔的心,這是不錯的。否則他會覺得他所做的是對,光明正大的對,這是不行的。   首先你要增加自己的善根,增加解脫的力量,不要放棄自己。如果你想幫助別人增加解脫思想的話,不要放棄他人。方法是什麼呢?前行發菩提心,正行中行持六度,修持忍辱的勇敢,持守戒律的力量,展現歡喜自在的精進,行持廣大愛心的布施,運用善根,不要放棄。可見進入佛教的時候,一開始是辛苦,熟悉以後就不會辛苦,我們練習這種情況與狀態,即是圓滿。   我經常說有位弟子的脾氣很好,修行很好,所以我敢直接說他的缺點。如果他是修行不好的人,我直接說他的缺點,他也許會生氣到極點,也許明天就不聽法了,離開了。誰會願意聽罵人的話呢?但是他真的修行很好,無論我說了什麼,他應該能把好的部分吸收進去,壞的部分不會一直保養著。 我所謂的「保養」,是指保存...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五偈(上)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五偈(上)  རི་ལ་འཛེག་དུས་དཀའ་ལས་མང་ཡོད་ཀྱང་།།  爬山千辛萬苦極艱難  ཐུར་བབས་མི་དཀའ་དེ་བཞིན་ཆོས་ལམ་ལས།།  下山輕盈善根亦如是  དང་པོ་འཇུག་དཀའ་ཐ་མ་བདེ་ཞིང་སླ།།  學法初如上山後漸易  དགེ་སེམས་མི་བཏང་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不離善心法融心生活   我們爬山要上山的時候,比較辛苦,下山的時候,則比較容易。同樣的,學習佛法的時候,一開始比較辛苦,但是在輪迴裡,反而是一開始比較容易,這二者是有差別的。   開始學習佛法的時候,無論要改變心也好,要改變事情也好,要改變物質也好,要改變煩惱也好,都是比較辛苦,所以要行持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苦修。   學習佛法時,做好第一步以後,第二步就會開開心心地展現出來,快樂會在後面等著我們,最究竟的十地五道的境界以及最後成佛的果位也會在後面等著我們,所以雖然一開始是辛苦的,最後則是快樂的。   爬山很辛苦,下山很容易,爬山的過程中不放棄,才能爬上山頂。如果放棄的話,則是不行的。爬山的比喻是什麼呢?爬山就是改變自己的惡念惡行,也要教導別人改變惡念惡行,到了山頂上,就成就了。接著就是行持利益眾生的事情,好像下山一樣,意義眾生之事自然而然會方便地展現出來,所以學習佛法的過程,一開始進入的時候是辛苦的,但是會越行持越開心。   辛苦的時候,痛苦的時候,懈怠的時候,無常的時候,很不想學佛的時候,很不想共修閉關的時候,都不要放棄善根的念頭。要更加強前進的念頭,要更加強精進的念頭,要更加強信心的念頭。 你教導別人任何事情也是一樣,碰到很多問題的時候,要拿出各種辦法,一定能克服困境。如果你自己碰到問題,或碰到他人問題的時候,反而投降的話,如同不想爬山一樣,依然混在輪迴裡,繼續墮入下去,這是不好的,因此碰到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突破過去,這樣才有解脫的機會。  有位弟子說,他想要解脫,他不想繼續墮入輪迴。如此下決心,就要有突破輪迴的觀念,要跨越輪迴世界的景象。如果你不想再墮入輪迴,卻經常默默地在樹下傷心哭泣,這樣只會更加強凡夫的思想,更脫離不了凡夫的輪迴。   你想想看,因為你在輪迴世界裡的對境,讓你經常流淚哭泣,這樣會讓你更加熟悉輪迴,這是不好的。當我...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四偈(下)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四偈(下)  སྣོད་བཅུད་དངོས་པོ་ཀུན་ལ་ལེགས་ཉེས་ཆ།།  情器萬象世界優缺俱  ཡོད་ཚུལ་ཤེས་ན་རྣམ་དཔྱོད་ཤེས་རབ་ཡིན།།  明悟此理即為廣大智  དེ་ལྟའི་བློ་དང་ལྡན་པའི་གང་ཟག་དེ།།  通達上述聰穎慧博者  སེམས་ཡངས་ལས་འགྲུབ་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心寬事成法融心生活  在這痛苦的輪迴世界裡有好處,因為可以增加出離心,也有壞處,因為會隨著輪迴的妄念與慾望續流下去,因此好處與壞處的差距很大。如果明白好處與壞處這兩種情況並存的話,就是一種智慧。  具有智慧的信心,具有智慧睿智的人,心會很歡喜。碰到問題時,會看到問題有好處,也有壞處。若是全都想到壞的一面,那麼就會活不下去。任何人物事有好處,有壞處,都一樣,碰到的人也是好壞都有。   可見具足信心、具足智慧的人,心比較寬,看人的角度也比較寬,看事情也比較寬,看物質也比較寬,所以具有寬廣的心態是非常好。   如同最近我們一直想擴大寬度一樣,你生活的環境寬一點比較好。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你的臥房和你的客廳裡,每天都看到一些沒有用的東西,這些東西真的是一輩子都不會用到,在剩下來的日子裡或許也用不到,但是你依然想堆著,這就是一種問題。 你家裡明明有足夠收納的空間,卻將一大堆平時很少用到或用不到的東西,拼命擺在眼前,讓你可以隨時看到,使得家裡連一個皮箱都不能移動,我真的不了解這種奇怪的做法。雖然每天取用比較方便,可能是一種好處,但是如此執著,如此浪費空間,你不煩,旁邊的人煩不煩呢?都沒有想過,是不是呢?凡事都有好處,也有壞處,所以心要寬、地方要寬、事情要寬,以寬鬆的方式來做事情,這是一件最圓滿的事。 寬並不是說有就有,寬是需要練習的。要能看透情器世界的真相,心才會寬起來,否則看不透的話,想寬也寬不了。這和想解脫的想法是一樣的,不行持解脫的事情怎麼會解脫呢? 有的人口中一直說著不想要輪迴,可是每天都喜歡在輪迴裡,語言和行為相反,那麼誰有辦法呢?佛也沒有辦法,不是嗎?佛把一個人直接丟往淨土之中,或是如大力士射箭一樣把你丟到淨土,但這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從點點滴滴的心情裡去行持遠離輪迴的思想,要從點點滴滴的心情裡,讓你對這凡夫...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四偈(上)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四偈(上)  སྣོད་བཅུད་དངོས་པོ་ཀུན་ལ་ལེགས་ཉེས་ཆ།།  情器萬象世界優缺俱  ཡོད་ཚུལ་ཤེས་ན་རྣམ་དཔྱོད་ཤེས་རབ་ཡིན།།  明悟此理即為廣大智  དེ་ལྟའི་བློ་དང་ལྡན་པའི་གང་ཟག་དེ།།  通達上述聰穎慧博者  སེམས་ཡངས་ལས་འགྲུབ་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心寬事成法融心生活  我們人過生活的時候,全都是痛苦嗎?全都是無常嗎?全都是倒霉嗎?不見得,也會有快樂的時候,最起碼會出現有漏快樂、有漏圓滿、有漏功德的時候。不可能全都沒有功德、沒有優點、沒有善根,所以會有兩種分別。   舉例而言,賺到錢的時候,有好處,因為賺到錢很開心;也有壞處,害怕錢會不見,被別人搶走。同樣的,任何事情也都有好處和壞處。 無論太太也好,先生也好或群體也好,好處和壞處二者都會同時存在。全都是滿滿的優點也不可能,全都是滿滿的缺點更是不可能。   因為眾生皆具足種性如來藏、內心的佛力,所以凡夫不可能全都是缺點。又因為是凡夫,所以全都具足圓滿智慧所顯的佛果,也是不可能,可見凡夫皆有優點和缺點。 器世界也可以從好處和壞處兩方面來看,情世界也是如此。所有的物質體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原因是你的眼睛看兩邊,內心有分別的念頭。以雙眼來看,都是分別來看,所以一定會有兩面。 原因是什麼呢?一個人的敵人可能是另一個人的親人,一個人認為某一個人是壞人,另一個人卻認為某一個人是好人,看法不一樣,因此情世界的思想之中,每一件事情都有好壞兩種道理存在,不會全都在倒霉的狀態之中。   若能清楚知道好壞二者同時存在的話,是一種智慧、一種睿智。很多時候,有些人一切都是壞、壞、壞、不好、不好、不好,這樣想,是不行的。   例如身為先生可以這麼想:「我的太太不錯,做得很好,一切圓滿之中,雖然沒做到和我想要的一模一樣,但我的太太已經做得很好。在人群裡全都如理如法地做到了,某些做得不好是可以接受的。」可以這樣往好處想。  針對外在的器世界而言,雖然這個凹凸不平的世界並不好,但在意念中仍然有清淨的剎土,也存在好的一面。針對內在的情世界而言,因為一直希求世間法,所以就會有苦,於是就會產生出離心,也會出現想要解脫的希求。   前幾天...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三偈(下)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三偈(下)  དབྱར་དགུན་དུས་ཀྱི་འགྱུར་བ་མི་སྙོམས་ཤིང་།།  冬寒夏暑四季冷暖變  བདེ་སྡུག་ཡུལ་སྣང་འདིའང་འགྱུར་བས་ངལ།།  樂苦對境猶如節氣轉  འཁྲུལ་བའི་རྣམ་རྟོག་འདིའང་འཚུབ་པས་དཀའ།།  幻念湧現似雪疾降苦  ཡིན་ལུགས་ཤེས་ནས་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理解真理法融心生活  當內在的心情有分別心,與貪瞋痴為主的思想窘迫起來的時候,快樂和痛苦都存在於變化之中。一切外在的顯現也會在變化無常之中消失,年輕的身體不見了,皺紋出現了,白髮長出來了,過去的親戚朋友不在了,無論人群或佛學院,任何時候也都在變化無常之中。   如同蛇每年換兩到三次皮一樣,我們身邊的人群也是換來換去,世界也是換來換去。蛇要換皮,事實上人也會脫皮,但是人看不到自己脫皮,蛇也看不到自己脫皮。蛇脫皮以後,就走了,所以不知道自己脫皮。 人也會脫皮,但是人也不知道自己脫皮。如同蛇脫皮一樣,我們身邊的人群也會變化,處所也會變化。 你從小到大走過多少足跡、睡過多少處所,一切都在變化之中。快樂、痛苦也是變化之中,一下子快樂,一下子痛苦。凡夫無法不苦,因為是苦苦、行苦、變苦為主的眾生,所以無法不苦。因為是苦集滅道裡以苦為主的生命形態,所以也無法不苦,一定會苦。   春夏秋冬變化無常,沒有平等自在。快樂、痛苦以及一切外境的顯現也都存在於無常之中,因此會辛苦。這一切的源頭是幻想與妄念,但幻想與妄念並不是堅定穩固的。   如果幻想與妄念是堅定穩固的話,那麼一個人產生痛苦的妄念時,就不會產生快樂。因為在堅定的幻想與妄念之中存在著痛苦的思想,那麼怎麼會快樂呢?但是痛苦的妄念又變成快樂,快樂的時候是有漏的快樂,又會變成痛苦,因此換來換去的幻想與妄念不是堅定穩固的,而且會一直不停地變化。猶如西藏夏天下冰雹、冬天飄雪一樣,環繞這麼多的幻想與妄念,所以也是一種很窘迫的痛苦。 春夏秋冬的變化、快樂痛苦的變化、一切顯現的變化,妄念輪迴的思想都是變來變去,快樂痛苦也是變來變去。今天看起來快樂,想學佛的樣子,最後又不想學佛的樣子,很多原因展現出來的時候,你要知道「原始」、「真實」、「本來的樣子」是什麼,這要記得。知道本來的樣子...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三偈(上)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三偈(上)  དབྱར་དགུན་དུས་ཀྱི་འགྱུར་བ་མི་སྙོམས་ཤིང་།།  冬寒夏暑四季冷暖變  བདེ་སྡུག་ཡུལ་སྣང་འདིའང་འགྱུར་བས་ངལ།།  樂苦對境猶如節氣轉  འཁྲུལ་བའི་རྣམ་རྟོག་འདིའང་འཚུབ་པས་དཀའ།།  幻念湧現似雪疾降苦  ཡིན་ལུགས་ཤེས་ནས་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理解真理法融心生活   春夏秋冬四季都在變化無常之中,無法平等。春天的天氣無法變成秋天,秋天的圓滿、秋葉吹拂飄落、秋月圓滿等也是冬天所沒有的,冬天的天氣則是冰天雪地,所以四季的氣候都是不一樣。   外在的緣起法都是由地水火風所引起,這是世界組合最大的源頭,有春、有夏、有秋、有冬,都無法維持在一種平靜、平等的狀態。 有些地區全年都是熱帶或全年都是寒帶氣候,但仔細來說,其中也有不一樣的時候。外在生物的感覺也許不一樣,天氣也許不一樣,內在的心情也許不一樣,因此春夏秋冬同樣無法平等,也都是無常。  《普賢上師言教》、《解脫勝道明燈奉》等論述中載述,以春夏秋冬的變化來比喻我們人生的無常,可見任何人都無法掌握變化無常。   西藏高原夏季的美景,自然的鮮花綻開,綠地、藍天、白雲、涼風、鮮花,全然猶如人類的天界一般。到了秋天,綠油油的草原不見了,全都變為枯黃。到了冬天,漫天都是白雪靄靄、冰天雪地的景象。過了冬天,又到了春天,因此春夏秋冬的變化無常是很大的。   這說明什麼呢?我們因為內心的不平引起外在世界的變化無常,外在的春夏秋冬也是如此地展現出來。如果內在的心平和起來的話,則外在顯現的春夏秋冬或外在顯現的一切不淨都不會存在。   有什麼證明呢?你看淨土之中的佛,佛內在的心是輪涅平等的自在,所以佛所看的世界都是非常清淨自在的狀態。 往昔佛陀在世的時候,梵天長髮者和舍利弗二者對世界的看法不同。舍利弗是小乘神通示現者,他覺得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凹凸不平的世界、不淨的世界。梵天長髮者則說釋迦牟尼佛存在的這個娑婆世界是乾淨、清淨、平靜的。可見兩人心態不同時,會顯現出兩種不同的世界。   最後兩人請佛開示,佛說:「以本來、究竟而言,這個世界是如梵天長髮者所說的一樣。但是以幻覺、分別而言,則如舍利弗所想的一樣,即是如此。」 ...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二偈(下)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二偈(下)  རང་ལ་ཇི་འདོད་གཞན་ལ་འདོད་པ་ཡི།།  自身所需他人亦所需  དོན་འདི་རྟོགས་ན་མི་ནོར་ལ་སོགས་པ།།  明此理者了悟人物等  ཐོབ་ཤོར་མེད་ཅིང་སྤྱོད་སྒོ་ཧ་ཀྱང་ཆེ།།  己失他得故無得失理  བསམ་ན་སེམས་སྐྱིད་ཚེ་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心悟歡喜法融心生活  《入菩薩行論》載述:「若事猶能改變則,此時何以不歡喜,若事無可改變則,此事憂惱有何益。」可見你的位置被別人代替,你該得的被別人拿走的時候,你的心態就應以大乘菩提心為主的思想來思惟。   以大乘修行的觀念而言,你並沒有浪費任何事情,因為自己所想要的,也應該是六道輪迴的眾生所想要的,特別是人類,自己想要的,他人也一定想要。他人需要快樂,他人也不要痛苦。他人需要名聲利益及好聽的話語,他人也不想要複雜麻煩的事情,因此你的金錢財物、名聲利益等全都分給別人,或被別人搶走、拿走,無論你願意分給他人也好,或不願意的情況下被別人拿走也好,所有的一切都沒有損失。   大乘的修行境界,包括生病也沒有損失,該生病就生病,該消業就該消業,一切都可以接受,一切都是成功。 誰該有這種態度呢?佛教徒、大乘修行人、每天實修者。輪迴與涅槃之間畫了一條線,輪迴就是這麼無想、不想的幻覺世界,涅槃就是一個寂靜的世界,每天實修的大乘修行人都可以這麼想。   凡夫想這樣的事情,容易嗎?不容易,因為凡夫以自私自利為主,認為自己不贏不行,他人贏了也不行。如果是修行人的話,自己不贏就不贏,他人贏了也可以,差別就在這裡。 當你圓滿具足佛教的觀念時,就是一位高級思想的人。人類的高級思想就是佛法的動機,因為佛法具有這麼寬闊的力量、這麼廣大的態度、這麼廣大智慧的顯相,因此佛教的理論和佛教的精神是極為無窮無邊的大圓滿。   今天你能成為一位佛教徒是很大的福報,因為現在世界上很多有錢、有財的人,連夢裡也沒想過前述的這種行為。許多擁有名聲利益的人也沒有想過,一輩子連剎那間也沒有想過,自己得不到什麼東西就算了,他人得到就可以了。佛教的觀念裡具足這種思想是非常圓滿、非常好,所以捨棄或失去也無所謂。 任何人事物上的順利、任何金錢財物、任何名聲利益都被別人拿走了,或自己的東...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二偈(上)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二偈(上)  རང་ལ་ཇི་འདོད་གཞན་ལ་འདོད་པ་ཡི།།  自身所需他人亦所需  དོན་འདི་རྟོགས་ན་མི་ནོར་ལ་སོགས་པ།།  明此理者了悟人物等  ཐོབ་ཤོར་མེད་ཅིང་སྤྱོད་སྒོ་ཧ་ཀྱང་ཆེ།།  己失他得故無得失理  བསམ་ན་སེམས་སྐྱིད་ཚེ་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心悟歡喜法融心生活   你想要什麼,他人也想要,這是重點。此偈頌裡所謂的「他」,以佛教徒立場而言,廣義來說,六道輪迴的所有眾生都是「他」。以基督教的立場而言,所有的人類都是「他」。以回族的立場而言,同種族的人都是「他」。 我們是佛教徒,所愛護關懷的對象較廣,六道輪迴所有的眾生都是我們愛護及關懷的對象,但以一般人的立場來看待所謂的「他」,是以人類為主,關懷畜生道或地獄道的事情並不多。   一般人所做的事情如同我所做的一樣,我今天設置的水擦擦佛像以及之前供燈等,大多是外在形象的事情,雖然看似以人為主,但是我在動機上具有利益其他眾生的想法。 大部分的人想蓋的是建築物,蓋好建築物以後,好像一切都做好了的感覺,蓋了一座塔也是一座建築物,蓋了一座廟也是一座建築物。 如果興建建築物的背後沒有發起強大的菩提心,沒有無造的正行,沒有廣大的迴向等,即使蓋好建築物是達不成任何成就的,只能成就凡夫世界的勝利,卻成就不了覺悟,事實就是如此。  而做或不做哪一個好呢?要看你的心。如果沒有發菩提心的話,不做也罷。不用做沒有發菩提心的事情,做又有什麼用呢?累啊!如果有發菩提心的話,做一做也不錯。 在這個世界上,我們自己所想要的,眾生也想要,只是對境都不一樣。所有眾生的目的和廣度都不一樣,每一個宗教的看法也都不一樣。 有些宗教認為當然可以吃魚,認為魚類是天神賞賜給人類吃的食物。而佛陀的教導則不能吃魚,因為魚類是有生命的眾生,牠們有快樂,也有痛苦,因此不同的宗教所關注的「他」是不同的。  此偈頌提到,你想要的是什麼呢?一般是金錢財物。如果有一天你的金錢財物損失了、不見了,但不是掉到大海裡,也不是被燒掉,而是被人拿走了。這時若是你心裡有廣大的念頭或發心很強,或者圓滿具足自他交換的力量,即使你的錢財被別人拿走,你心裡還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一偈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一偈  སོས་དལ་ལུས་ལྷོད་སེམས་ཉིད་འཕྲོ་མི་བྱ།།  身暇體鬆心不外散亂  ཡུལ་སྣང་ཆོས་ཚིག་དོན་བཟང་མང་པོ་དང་།།  觀顯相皆為佛理勝語  སྐུ་དང་ཞིང་ཁམས་རྒྱ་མཚོས་ཕྱུར་བུར་གང་།།  佛體無量淨土遍滿佈  དེ་ལ་སེམས་གཏད་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心依靠此法融心生活   一般凡夫平常可以運用佛法的方法來打坐,坐在軟墊上,身體放輕鬆,全身都要放鬆,這是第一個要求,因為要開始實修,如果身體沒有放鬆的話,身體的辛苦會影響到內心的推動上,這樣是不正確的,所以身體要放鬆。   身體保持輕鬆的狀態和姿勢之後,才能開始打坐。心要打坐的時候,第一要先控制念頭,但這不是大圓滿法。什麼是控制念頭呢?因為我們心裡從來沒有計算過一天當中動了多少念頭,也許八萬四千個念頭,但也從來沒有仔細研究過每一剎那之間心裡動盪的念頭,僅知道一部分粗部的念頭,至於細部的念頭就隨著心續流下去。   很多時候,心都在散亂之中續流下去,對凡夫來說,心內收的情形並不多,內收的時候也許比散亂好一點。由於貪心的引起而散亂於外境,由於瞋心的引起而散亂於外境,由於痴心的引起而散亂於外境,這種散亂出去的心要收起來,像身體放鬆一樣,心也要放鬆地安住一下。 這樣心禪坐的時候,和止觀裡的止差不多,散亂的部分都沒有了,把漂泊不定的心情、尋找對境的內心思想以及不斷迅速奔跑的思想都收回來,這就是心不散亂的意思。   心不散亂之前,身體要先放鬆,身體放鬆的方法是找一個軟墊或輕輕鬆鬆的沙發倚靠著,但是背要直,因為身直則脈直,脈直則氣直,氣直則慧直,可見背直很重要,所以心要先收回來,不要散亂。 此時也許你會想著,明天要做什麼?等一下要做什麼?苦什麼?或是任何人事物等,要把這顆漂泊不停的心收起來。心收起來以後,心就會鬆了,心就不會這麼複雜,心寬闊的模樣就會出現,心究竟的樣子也會出現。   把心散亂的部分收回來,可是坐在這裡心裡不想事情是不容易的,還是控制不了心,這時就要想《法融心生活》裡所講述的道理,觀想佛或觀想淨土。 心禪坐的時候,如同早晨起床睜開眼睛,看到太陽的光線,密密麻麻光束時的感覺,或是水晶球照到光線的時候,密密麻麻的光芒...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第三十偈(下)

圖片
《法融心生活》精粹版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講述 第三十偈(下)  འཇིག་རྟེན་ཁམས་ཀྱི་ཡོད་ཚད་བྱ་དངོས་ལས།།  世上萬事萬物萬象中  བརྙེད་དཀའ་ཆོས་དང་དགེ་ལས་ཀུན་ལྡན་འདི།།  難獲佛法人身善根俱  སྤྲོ་བས་བསྲུང་ཞིང་ནམ་ཡང་མི་བརླག་པར།།  歡喜行此善滿不輕損  ཆོས་ཀྱི་སེམས་བརྟན་སེམས་ཆོས་འཚོ་བར་རོལ།།  學法護穩法融心生活  當世界上各式各樣的事物展現出來,各式各樣的障礙出現,各式各樣的緣分來臨時,由於你已經拜見師父,已經聽聞佛法,因此這種難遇、珍貴的佛法仍要好好地守護下去。否則由於對境的引起,使得心中的佛法不見是不值得的,因為惡友的引起,使得心中的佛法不見也是不值得的,所以追求佛法的心要穩固。 佛法的心要穩固,首先應有智慧,而且要懂得取捨,在輪迴世界裡可以值遇佛法,多好啊!有智慧了以後,對講經佛法者也會以智慧來對待,不會生起邪念,也會對所宣講出來的佛法有信心,所以要相信佛法,而且要守護佛法。 再者,要習慣運用佛法。當生起惡念的時候,要習慣運用佛法。若是不運用佛法,放任惡念而不管,是不行的。 內心應時時刻刻運用佛法,運用佛法以後,就會習慣使用佛法。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就如同吃藥一樣,就會趕快把佛法拿來運用,從佛法的角度來思考問題。當有人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如同喝水一樣簡單,很快服下佛法的藥,就可以解決問題。 永遠要以正知正念來守護好自心,遇到任何困難時,要記得佛法的教導,運用智慧,再有信心,再有相信,再有勇敢,就可以直接讓究竟的佛法永久融入心中,進而克服人生的任何困難。 佛法和心融合在一起,佛法的心才會證達起來,佛法的心才不會浪費,所以這是一件非常強大的事情。 如果心中沒有佛法,凡事皆以凡夫觀念為主,在輪迴世界裡變成一個凡夫是很容易的,但是凡夫的心成就不了解脫,因此我們心中時時刻刻、分分秒秒都應具足佛法的觀念,這是很主要的事。 世界上所有的顯現,所有的物質,所有的事情,所有的一切,最難得的是自己心裡有佛法,這是很難得到、很難找到。其他事物都很容易找得到,別人有佛法也找得到,別人講法也找得到。但是自己的心中真實具足佛法,不虛假的佛法,真實的佛法,穩定的佛法,才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