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4的文章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20日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20日  རྒྱུ་ལྡན་འབྲས་བུ་དང་བཅས་ཞེས།། 因俱之際果齊顯 མཐོང་བ་འདི་ནི་སྲིད་མ་ཡིན།། 望見此等亦非能 རྒྱུད་གཅིག་ལ་ནི་བརྟེན་ནས་སུ།། 依一相續建立故 བྱེད་པོ་སྤྱོད་པོ་ཞེས་བྱར་བསྟན།། 作者受果乃勝宣   這個偈頌的意思是,當因俱足的同時,即可看得到果,一起看得到,有這樣的道理是不可能、不行的、沒有的,也就是說因種子存在的時候,果也顯現在種子上面,沒有這種道理。  主要的原因是,有了因種子以後,種子裡面後來會出現果實的一切,例如葉子、果實等出現,但是因和果無法同時存在。   創造善業或惡業的時候,俱足善業、惡業的行持,但若是馬上就要承受果報,這也是看不到的、也是不可能的,如同因種子上面無法同時生出果實和葉子一樣。俱足的因上面,創造善業將得到快樂的果報,惡業將產生痛苦的果,但是造作因業立即就應受果,這是不可能的。   如果因上面有果自然展現出來、可以看得到的話,那麼父親和兒子兩者有可能同時出生嗎?應該不可能。先有了父親,之後才有兒子,父子兩者同時出生是不可能的。 這說明產生善業的因、創造惡業的因,善果、惡果無法同時實現成立在因上面。同樣,種下蘿蔔種子的時候,種子上面並沒有蘿蔔的葉子和果實,和這個比喻一樣,因和果實兩者同時展現出來是不容易、也是不可能。   這裡說到,果實展現出來、果實出現的時候,因不見了、因滅了,因不見了以後,才變成果實,這就是因果緣起裡的緣起真理。因種子不在的時候,果實就可以展現出來,果、葉子、蘋果等等都可以展現出來的原因,即是因果業報實現的動力。 昨天說,善業造作、惡業形成的時候,善的果報和惡的果報是由造業者相續的心來承受的。就五蘊而言,前面造業時的身體已經不在,受報時是來世的另一個身體,但是心的相續是同一個,所以造作善、造作惡的業果不會跑到別的地方,因為心相續一同的人在心相續之中會受果的。   如同種下種子、樹木、花草的時候,或種菜的時候,一種在地上後,業果才會熟開,不相關的石頭上或其他的地方,葉子、果實不會展現出來的,因為因緣不俱足、緣分不俱足、緣起不俱足,所以誰造業,誰就會得這個果,心相續一同的人會得這個果,因此無論誰在地上種下種子,因緣...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19日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9日  བྱ་བ་འབྲས་བཞི་ཐ་དད་དང་།། 作業受報乃根異 དེ་བདག་བྱེད་པ་མེད་པར་ཡང་།། 此我遠離諸作用 ཡུ་བུ་གཉི་ག་ལ་གྲུབ་པས།། 汝我二者共承許 འདིར་བརྩད་དོན་མེད་མ་ཡིན་ནམ།། 於此諍論有何義   首先行持善的念頭或行持惡的念頭的造業者,及業果成熟的時候,造業者此人的五蘊與接受業報者的五蘊有我的根是不同的,外道勝論派和內佛教兩者都認同這一點。   造業時根基蘊上為主的我和接受果報時根基蘊為主的我,這兩者是不一樣的,外道勝論派和內佛教都共同承許,他們都同意在造業時蘊聚的我,和來世受報時蘊聚的我是不一樣的,因此不需要辯論,也沒什麼可以辯的,因為雙方都持有相同的看法和見解。   但是外道勝論派所認為的「我」是恆常不變的,無論造業的時候或來世受果的時候的「我」都是永不變的,色法的、虛空一樣的「我」是常見的、不無常的、不變的,在造業的時候和受果的時候也是不變的,所以造業和受果之間沒有起作用,因為常見和不無常,如虛空一樣不起任何行持和作用的。如果一產生行持和作用的話,那麼就不是常見。   假如世上存在著常見、不無常,無法變化的事情、一種永不變的東西,但是在造業時蘊上的我和受果時來世的我之間有變動的話,那麼外道勝論派認同的「我」是不成立的。   外道勝論派之前認同造業時的我和受果時的我是不一樣等等,因此辯論無用,他們都同意造業時蘊上的我和受果時蘊上的我是不一樣。外道勝論派又認為遍虛空一樣色法的我是常見者、不起任何作用,他們兩者辯論都是一方有問題,另一方也一定一樣有問題的意思,內佛教這樣向外道勝論派辯論。  以內佛教的理論來說,造業的時候和來世受果的時候,二者都不會有問題的。但是勝論外道的問題卻永遠無法解決,原因是他們認為的「我」是常見者、永不變者。而內佛教認為造業時的因及受業時的果都是空性展現出來的、虛幻般存在的,我們內佛教不是常見者,因此能遠離這個問題。   以內佛教來說的話,導師釋迦牟尼佛對比丘們說,在動念情況下造業,造業的一切業力果報,自己必須受果的,自己造的業,自己成立的善業、惡業都要自己受果,地界也無法承擔,水、火等等也無法承受我們造的業,它們不會承擔我們的業,自己造的業是自己的五蘊為主的,處和十八界等等...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18日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8日  གལ་ཏེ་བདག་ནི་ཡོད་མིན་ན།། 如若我乃非實有 ལས་འབྲས་འབྲེལ་པ་རིགས་མིན་ཏེ།། 業果係屬非能也 ལས་བྱས་ནས་ནི་ཞིག་པས་ན།། 所造業謂滅盡故 སུ་ཡི་ལས་སུ་འགྱུར་ཞེ་ན།། 誰造業由誰受果   「如若我乃非實有」,如果被輪迴綁架的時候,需要依靠一個我;而脫離輪迴得到解脫的時候,也需要依靠一個我,有一個我是存在的,並且認為必須要有一個常見的、不無常的我存在。昨天談到勝論派的觀點的時候,他們承認虛空是我一樣,而內佛教辯駁勝論派說,勝論派你們承認的「我」是虛空一樣沒有太大的作用。  他們的意思就是說,這樣一個「我」是需要的,被綁架的我、解脫的我都需要依靠「我」,若是沒有「我」的話,那麼這個漏者的我是會剎那剎那生滅,因為沒有一個常見的我,我是剎那剎那生滅。   若是變成剎那剎那生滅的樣子,那麼行持善根的時候、或者造作惡業的時候,善的業得善果,惡的業得惡果;善的果得快樂,惡的果受痛苦等等,就無法相連,因為形成善業的我,沒有一個常見的我,所以是無常。   因為造善和造惡形成業力的時候,剎那就不見了,就滅了,沒有了。那麼之後誰來受業的果報,誰來受善的果報、惡的果報呢?變成是誰的業果呢?因為造業的時候有一個我,但不是常見的,是無常的。   外道勝論派他們認為「我」是長久、永恆的,所以就可以受果。造業和受果都有相聯的關係,因為是由同一個我來造業,同一個我來受果,就行了。如果沒有同一個我,都是剎那間消失,是無常的話,那麼造善的業、造惡的業,和受善的果、受惡的果是不相連,所以無常的「我」是不行,因為它會滅掉,滅掉的時候,就無法造業受果,所以沒辦法不成立一個我。無常的我是不行的,勝論派所承認的我才是行的。   重點就是說,勝論派承認的「我」不是心,他們承認的「我」是遍虛空一樣遍照的,他們承認的「我」是一種色法、物質相關的我,但不是物質無常的「我」,他們承認的「我」是永恆長久的,這樣才能使造業時的「我」和受果時的「我」都是同一個,所以比較方便。   勝論派他們認為佛教所說的「無我」,或者「我」是無常的話,那麼就無法使造業和受果之間有關聯,所以勝論外道派他們認為他們的理論是正確究竟的,他們是這麼想的。   外道本來有三百六十種...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17日(下)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7日(下)  སེམས་མེད་པ་ཡང་བདག་མིན་ཏེ།། 無有心識亦非我 སེམས་མེད་ཉིད་ཕྱིར་བུམ་སོགས་བཞིན།། 無有心性瓶等般 འོན་ཏེ་སེམས་དང་ལྡན་པའི་ཕྱིར།། 然而心具故有之 ཤེས་ན་མི་ཤེས་འཇིག་པར་ཐལ།། 明曉不知則壞滅 ཇི་སྟེ་བདག་ལ་འགྱུར་མེད་ན།། 倘或無有變異我 སེམས་པས་དེ་ལ་ཅི་ཞིག་བྱས།། 心對於此行何事 དེ་ལྟར་ཤེས་མེད་བྱ་བྲལ་བ།། 如是無心離作用 ནམ་མཁའ་བདག་ཏུ་བྱས་པར་འགྱུར།། 虛空理應成為我   內佛教則說:「無有心識亦非我。」意思是沒有心識、遍虛空廣闊的色法為主的不是「我」。第二句說,「無有心性瓶等般」,瓶是寶瓶、花瓶,如果「我」沒有心識的話,如同是瓶子、山、石頭一樣,若是「我」沒心的話,如同石頭一樣,沒有我的作用。   因為外道勝論派承認的「我」是遍虛空一樣廣的我,不是心識。如果「我」沒心識的話,就如同瓶子等ㄧ般,瓶子、山,沒有我的作用,也無法和外境連接,因為是色法瓶子一般。 瓶子、山、水、石頭一樣的我存在的時候,這個我是沒有作用,因為沒有創造者的我,也沒有心識,如同是石頭的瓶子一樣、泥土的花瓶一樣,所以快樂享受不了、痛苦也是受不了。如同沒有心識的泥土做出來的瓶子一樣,快樂、痛苦悉全都感受不了。這是勝論派唯一承認我的見解,這樣的我是沒有作用的,也是無法成立,這是內佛教對勝論派的辯論。   外道勝論派說,「我」沒有存在心的模樣,本質不是心,可是有著與心相同的存在,所以彼相同的加持力、相同的影響力是很大的,對境的快樂和痛苦都收得到。其實不是心,也不是心本質的我,可是和心相連在一起,所以彼加持和影響力可以接觸得了快樂和痛苦,外道勝論派這麼說。它不是心,但可以和心相同連接在一起,用這連結的力量可以看得到外境、聽得到外境的快樂、痛苦等等,勝論派這麼說。  「明曉不知則壞滅」,知道、明曉,和心相同而知道外境,如果成立的話,勝論派承認的「我」和遍虛空一樣,沒心識的,這可以被駁斥的。因為有心識才知道外境的,如果沒有心識的情況下,外境的快樂和痛苦都是接觸不了。   勝論派原本承認的我...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17日(上)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7日(上)  སེམས་མེད་པ་ཡང་བདག་མིན་ཏེ།། 無有心識亦非我 སེམས་མེད་ཉིད་ཕྱིར་བུམ་སོགས་བཞིན།། 無有心性瓶等般 འོན་ཏེ་སེམས་དང་ལྡན་པའི་ཕྱིར།། 然而心具故有之 ཤེས་ན་མི་ཤེས་འཇིག་པར་ཐལ།། 明曉不知則壞滅 ཇི་སྟེ་བདག་ལ་འགྱུར་མེད་ན།། 倘或無有變異我 སེམས་པས་དེ་ལ་ཅི་ཞིག་བྱས།། 心對於此行何事 དེ་ལྟར་ཤེས་མེད་བྱ་བྲལ་བ།། 如是無心離作用 ནམ་མཁའ་བདག་ཏུ་བྱས་པར་འགྱུར།། 虛空理應成為我   今天要講勝論派。昨天講完數論派,有二十五種見解,他們認為情器世界以心為主的,心是常見的心,而不是斷見的。常見的心是獨立的,可以擁有所有的色聲香味觸五唯等等,還有神我,我們已經講了很多天,講得很清楚了。   今天講勝論派,他們的見解是一切以物質為主,而數論派則是以心為主的見解者。外道勝論派認為一切存在有六種見解,一是物,一是功德,一是業力,一是共同,一是異,也稱為類別,一是合,這是外道勝論派的道理。   第一個是物質,又分為九種,我、時間、塵、方位、天空、地、水、火、風。他們認為前面的五種,我、時間、塵、方位、天空,是不無常的、常見的。地、水、火、風四種是無常的物質。功德來說的話,有二十四種分類。業分為五種。共同來說的話,有共體遍照與臨時普通等等,這些說明講重點比較好。   他們承認的我是虛空一樣、遍照下去的,不是心識,不是心,是一種色法,色法的意思是物質形體者,有一個我存在的,我是常見。勝論派認為,如果我與心識、心有相關,那麼我就變無常,他們害怕這種看法,他們認同的我是無心的,是一種色法,色法的意思是以物質為主的色法的我存在。   外道勝論派的見解認為一切存在有物體、功德、業、共同、類別、合,六種道理,他們特別的見解承認的我不是心識相關的,是物體、色法相關的我存在。   勝論派的見解是,我是虛空般的遍照,也是常見者,更主要的是「我」不是心識。如果「我」是心識的話,就變無常了,所以勝論派承認的「我」是沒有心識的一種色法物質所形成的,但並沒說是什麼東西形成的,他們承認的是有一個遍虛空、遍照的...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15日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5日  སེམས་པ་སེམས་མེད་དེ་དག་ཀྱང།། 有心無心此等亦 གཅིག་འགྱུར་གང་ཕྱིར་ཡོད་ཉིད་མཚུངས།། 成一有者亦雷同 གང་ཚེ་བྱེ་བྲག་ཕྱིན་ཅི་ལོག། 此刻差別皆顛倒 དེ་ཚེ་འདྲ་བའི་རྟེན་གང་ཡིན།། 彼時相同乃為何   對境是聲音或者對境是色法外境的時候,所接觸的每一個對境都有前前後後的分別,前前後後的意思是,前面先知道或聽到聲音,後面再看到外境色法的時候,對每個對境來說,同樣都有一個心識,所以其他聲音和色法都不是真實的,但心識是一體真實的存在,昨天外道數論派是這麼說的。  內佛教則辯論說,假若是這樣的話,所有的有情都會變成一體,為什麼呢?因為每一個都有心識。昨天辯到這裡,今天接續講述以下。  「有心無心此等亦」,「有心識」是指外道數論派承認的神我、明知的神我。「無心」的意思就是自性、大、慢、五唯、五大種、五知根、五業根、二者本體的根,這二十四個是無心。有心的神我和無心的自性等二十五諦都變成一體,因為數論派你們承認有的範圍都是等同的意思。  外道數論派的看法見解裡存在二十五種學境,這二十五個學習的對境都存在的時候,存在的過程裡都有了,全部會變成一體。因為有的範圍裡,有的範圍裡的意思是指每一個都有,因為有的範圍裡存在,所以都會變成一體。  這樣講的原因是,昨天說聽到每一個聲音及見到每一個色法外境的時候,都有一個心識,心識遍照下去,所以外境不是真實的,但是心識神我是存在的。前面聽到聲音及後面看到色法外境的時候,每一個都有心識的存在,這是外道數論派的觀點。  中觀派則駁斥說,如果每一個心識的存在或有的範圍裡都變成一體,那麼數論派你們所謂有心者的神我和無心者的自性等二十五諦也變成一體的,原因是有的存在是等同的,不是沒有的,數論派你們承認是「有」,以「有」的立場來看,有心的神我和無心的自性等二十五諦都變成一體。  依據數論派前述所言,當對境尚未分辨清楚時的心識,每一個地方、每一個聲響都有一個遍照的心識存在,這是數論派認為的真理。  如果是這樣的話,「成一有者亦雷同」,有了什麼呢?有心的神我、無心的自性等都在有的範圍裡一樣,都變成一體,數論派有這樣的問題。 內佛教加以駁斥說,任何時刻持握各個色法的時候、持握...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14日(下)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4日(下)  གལ་ཏེ་ཚུལ་གཞན་བདེན་མིན་ན།། 假使異相非真實 དེ་ཡི་རང་གི་རང་བཞིན་སྨྲོས།། 彼自本質何貌云 ཤེས་ཉིད་ཅེ་ན་དེ་ལྟ་ན།། 若謂心識如是說 སྐྱེས་ཀུན་གཅིག་ཏུ་ཐལ་བར་འགྱུར།། 悉數生者轉成一  外道數論派認為,對境是沒有分別的,對境沒有分別時的神我心識,自明神我的心識,前後都有遍照的,前後都有普遍的,自明神我的心識前後都是遍照、普遍的樣子來存在。聽到聲音時的心識,看到外境色法時的心識,都是一個心識。心識是一個常見的樣子、獨一的、永恆的存在,因為都是心識。外道數論派的意思是,神我的本質上面,一切都是常見的存在。  外道數論派這樣說的時候,內佛教徒又辯駁說,一個心識,聽到聲音是一個心識,看到外境色相也是一個心識,如果都是一個心識存在,是永久常見的一個東西成立的話,所有眾生自相續都有心,那麼豈不是全部都變一體嗎?內佛教徒這樣問外道數論派。   外道數論派他們說,心識模樣上面、心識本質上面是一體,而聽到聲音的心識和看到色法的心識是自明的神我本質的一個心識而已,所以心識上面本質成立的。  內佛教指出,如果這種說法是你們外道常見者所認為的話,那麼相續不同的每一個眾生都遍照一個心識,有了這個心識,就如你們所說,全都變成一體了。   因為你們承認的自明神我是一個,是沒有生滅的常見,自明神我是一個樣子的存在,沒有生過、沒有滅過的常見的存在。心識本質存在,所以它是常見,如果這麼說的話,一切相續不同的眾生都應該變成一體了。   再說外道數論派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有一個神我的成立。神我成立如我剛才所說的一樣,他們承認神我是一個,沒有邊的一個,是沒有生滅的常見者,對有情全部遍照。   這樣一個我、神我是不成立的,如果外境裡面這樣的我是常見,那麼根本無法與外境連結的,因為常見是無法形成任何事情,無法成立、沒有形體的、沒有行動的。   如果神我是一個的話,也沒辦法處理的,因為它和外境接觸了以後,就變成不是一個,這時接觸外境的一面也存在了,自己已經分裂了,所以不是一個。   故而一個常見的神我、一個神我來接觸外在的色、聲、香、味、觸,這些是不行的。那麼什麼樣才行呢?一定是空性之中、性空緣起之中才能成立的,這是內佛教對...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14日(上)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4日(上)  གལ་ཏེ་ཚུལ་གཞན་བདེན་མིན་ན།། 假使異相非真實 དེ་ཡི་རང་གི་རང་བཞིན་སྨྲོས།། 彼自本質何貌云 ཤེས་ཉིད་ཅེ་ན་དེ་ལྟ་ན།། 若謂心識如是說 སྐྱེས་ཀུན་གཅིག་ཏུ་ཐལ་བར་འགྱུར།། 悉數生者轉成一   前面已經舉例上午是天神般的舞蹈,下午是施害舞蹈的模樣,這個比喻說明上午和下午的展現不同,形象都已經換了。此外,在房間裡面聽到音樂,知道聲音的這個心識,到了外面看到海景色法的心識,這兩種心識也換了,一個心識在的時候,另一個心識不在。   你們聽到音樂的心識遠離以後,再去外面看到海景的色法,已經變成兩個了,如果前面的心識不見了,後面新的心識再來的時候,那還是一體的話,這是世界上從沒有出現過的,內佛教這樣辯駁過去。   因為一體的意思是,每一個諸法的本質是無法分別、無法分裂的一件事情,這就稱為一體。若是各有各自的特徵、特色和時間先後的話,這就稱為各個。   先有聽到聲音的心識存在,後有看到海景的色法且知道對境的心識,這兩者是前面先有了,後面是再來的,後面來的時候,前面已經不見了,如果你們數論外道還是認為這兩者是一體的話,那麼這是世界上沒有出現過的一體,這是昨天說的。   看到對境海景的心識,和之前聽到聲音的心識,這兩者是矛盾的。因為跑到外面去,先聽到聲音的心識沒有了,當看到海景色法的時候,前面已經不在了,所以這兩者有和沒有是矛盾的、衝突的。   如果是門看到門、床看到床的樣子、人看到人的樣子、海看到海的樣子,這些原本是各個,但是現在說各個都是一體的話,那麼這個世界的萬事萬物不就全部都變成一體,所以數論外道的說法有一點問題。   因為看到花和看到海和看到人,你認為存在,而存在的樣子是各個存在的,各個形態存在的。若是你認為它是一體的話,那麼所有的東西都變成一體了。看到對境色法的心識和聽到聲音的心識,明明就是不同,而不同的東西你還承認都是一體的話,那麼所有外境色法都變成一體,但這是不可能的。內佛教這樣辯駁外道數論派,他們也就無話可說了。   今天所講的部分,外道數論派又說,展現出來聲響也好,色、聲、香、味、觸等等這些不一樣的展現,都是看到不一樣的樣子,可是這是臨時顯示的,都是依靠顯示的,所以它不是真實。...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13日(下)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3日(下)  གར་མཁན་ལྟ་བུར་ཚུལ་གཞན་གྱིས།། 如俳優般異貌引 དེ་ཉིད་མཐོང་ན་དེ་རྟག་མིན།། 此者望見此非常 གལ་ཏེ་ཚུལ་གཞན་དེ་ཉིད་ན།། 倘或異貌仍原樣 གཅིག་ཉིད་དེ་ནི་སྔོན་མེད་གཅིག། 滅依未曾現此一  之前先有聽到房間裡聲音的心識,之後到了戶外,看到外面海景的色法。聽到房間裡聲音的心識,變成看到外面海景色法的心識,這兩者都是同一個心識裡面展現出來的。如同上午扮演天神,下午扮演施害,同一人戴面具扮演兩種角色ㄧ般。   前面聽到聲音的心識,變成看到對境色法的心識展現出來,這是外道數論派說出來的看法。數論派他們取了一個譬喻,如同上午扮演天神、下午扮演施害一般,等同上午在房間裡面聽到聲音的心識遍照過來,之後再看到外境的海景色法,所以是同一個心識永久存在的意思,數論派他們是這麼認為的。   這時內佛教對外道數論派辯駁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你們所謂聽到音樂的心識不是常見,而是無常的。原因是什麼呢?前面聽到音樂的心識,後面變成看到外境色法的心識,所以前面的心識已經捨去了、捨離了,之後再看到色法的對境,所以心識是無常的。   意思就是說,如同數論派你們舉的比喻一樣,上午跳的是天神的舞,下午跳的是施害的樣子,卸下上午天神角色以後,才會變成下午施害舞蹈的模樣。 同樣的,你聽到房間裡音樂的心識無常了以後,才能看到外在對境的海景色法,所以你前面的心識已經不見了、無常了、變化了,後來才能看到外面海景的色法,因為之前在房間裡聽到音樂的心識是無常的。  「倘或異貌仍原樣,滅依未曾現此一」這兩句偈誦的意思,內佛教對外道說,如果前面都已遠離了,前面是什麼呢?如同你們所取的譬喻,上午天神的樣子遠離了,後來下午展現施害的樣子。先前聽到聲音的心識不見了,之後看到對境色法的心識來了。若是如你們所說,前面的心識已經不見了以後,而後面的心識又變成另外一個,但還是認定這兩者是同一體,這樣的理論是你們在這世界上獨一、新展現出來的一個觀念。   好比說,前面聽到聲音的心識已經沒有了,變成後來看到對境色法的心識。若是變化了以後,外道還要認定是一體的話,這在滅依世界裡是一個獨特的理論。一個變成二個了,若是已經變成二個以後,還要說是一個...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13日(上)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3日(上)  གར་མཁན་ལྟ་བུར་ཚུལ་གཞན་གྱིས།། 如俳優般異貌引 དེ་ཉིད་མཐོང་ན་དེ་རྟག་མིན།། 此者望見此非常 གལ་ཏེ་ཚུལ་གཞན་དེ་ཉིད་ན།། 倘或異貌仍原樣 གཅིག་ཉིད་དེ་ནི་སྔོན་མེད་གཅིག། 滅依未曾現此一   昨天的比喻已經說明,這個比喻是不成立的,雄、塵、闇三者是非父非子,不是父,也不是子。在實體上、具體上、事實上,知道聲音和知道色法對境的心識,在持握色法對境的時候,知道色法對境的時候,若是聽到聲音的執著或聽到聲音還持握、存在的話,應該要看得到,但是沒有看到,也就是不成立的,昨天解釋這個部分。   以知道色法對境的心識來說,知道一點點聲音的心識是不成立的,所以外道你們認為常見的心識,是無法成立的,這是昨天辯駁的部分。   外道數論派的重點是,認為有一個我,這個「我」是神我,他們承認神我是常見的、永久常見、獨一無二的。以這樣常見、獨一無二的「我」是無法享受對境,受不了對境的一切,受不了聲音,也受不了識的感覺,因為「識」是常見和獨一的。   如果「識」一連結到外境的時候,自然而然就變成不是常見了,所以也不是獨一的。因為先有了知道聲音的心識,後來又有了知道色法對境的心識,所以它無法是獨一無二等等。總之,外道數論派他們的問題就出在常見和獨一上面。   今天要講的部分是,外道數論派說,心識持握外境色法的時候,後來又聽到聲音,而知道聲音外境的心識沒有看到,但總體來說,識的本質是一體的,外道他們的意思是這樣。   再說一遍,對境海景是色,因為眼睛看到的是色法,知道對境色法的心識,之前在房間裡聽到音樂的心識沒有了,這心識聽不到了,可是它總體上是一體的,本質上是相通的,外道他們的意思是這樣。   以一個舞蹈者、一個表演者來做比喻,藝術表演者也好、舞蹈者也好、跳金剛舞也好,反正就是一個表演者,他上午是表演天人的樣子,無論衣服也好、面具也好,都是以天人的模樣來表演舞蹈。下午他又以另一種施害的樣子來表演,穿不一樣的衣服,戴不一樣的面具,但這個人本質是一體的,因為上午表演天人和下午表演施害都是同一個人,一個人可以跳兩種角色一樣,數論派提出這樣的譬喻。  持明仁增塔欽 https://chihming8.blogspot...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12日(下)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2日(下)  འདི་ལྟར་སྙིང་སྟོབས་རྡུལ་དང་ནི།། 如是雄樂塵苦謂 མུན་པ་བུ་མིན་ཕ་ཡང་མིན།། 闇痴非子亦非父 དེ་ནི་སྒྲ་འཛིན་དང་ལྡན་པའི།། 彼具持握聲響性 རང་བཞིན་དུ་ནི་མཐོང་མ་ཡིན།། 然卻本質無有見   今天要講這些內容,是因為根本頌裡面有「雄樂」、「塵苦」、「闇痴」這三個名相,所以不講不行的。外道數論派認同的見解,就是這樣的存在,前面曾講過,今天要解釋根本頌為主的部分,不講是不行的。   外道數論派認為心識是永久存在、獨一的存在。而且他們是常見為主,外道數論派是常見者。常見有四派常見者或是五派常見者,主要的就是數論派,數論派是很多外道教派的源頭。因為在業暗淨化論述裡載,常見四派裡面主要是數論派。   所有眾生在壽命很長的時候,有位仙人叫瑟夏,他一直苦修,以外道苦修的方式證得神力,他寫出很多論述。論述寫出來以後,他有兩個跟隨他的學習者,一個叫巴惹丹雜,一個叫切隴,切隴是掉水子的意思,直接從字面上來看的話,好像是掉到水裡的意思。巴惹丹雜是梵文,是一個弟子的名字,另一個弟子的名字叫切隴。巴惹丹雜這個人跟著學習數論派的二十五種見解。水落子或叫切隴,數論派的二十五種見解,他認為是空性,所以數論派這個教派也叫瑟夏派。   今天主要辯論的是,「雄」或是「樂」,「塵」或是「痛苦」、「憂」,「闇」或是「痴」。「雄」的內容是什麼呢?為什麼外道有一個「雄」的說法,「雄」的意思就是樂,享樂喜悅的意思。「塵」是痛苦,「闇」是痴心、愚痴,這三者平等的存在是自性的存在,也叫本質、也叫自性。   雄、塵、闇,這三者平等的時候,數論派認為是勝義諦,勝義諦是不變的、恆常、堅定的,他們承認是獨一的。這裡說到雄塵闇三德都是非父亦非子,昨天數論派一直辯論說,一個人可以是父親,也可以是兒子,以他的爸爸來看的話,他是兒子;但以他的兒子來看的話,他則是爸爸,這部分中觀派昨天已經辯論過去了,這只是一個取代的名字而已,事實上是不成立的。   今天說到雄塵闇三德,不是父親,也不是兒子。當兒子的時候,本質也不是兒子,當父親的時候,本質也不是父親,因為這是沒有成立的。   外道數論派和內佛教辯論時,外道數論派認同的是雄塵闇三德平等的時候,也叫自...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12日(上)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2日(上)  འདི་ལྟར་སྙིང་སྟོབས་རྡུལ་དང་ནི།། 如是雄樂塵苦謂 མུན་པ་བུ་མིན་ཕ་ཡང་མིན།། 闇痴非子亦非父 དེ་ནི་སྒྲ་འཛིན་དང་ལྡན་པའི།། 彼具持握聲響性 རང་བཞིན་དུ་ནི་མཐོང་མ་ཡིན།། 然卻本質無有見   這裡說到「雄」,有人翻譯為「喜」,雄或喜的意思是「樂」。再者是「塵」,塵就是「苦」的意思。第三個字是「闇」,闇就是「愚痴」。 以數論派來說的話,一切諸法都是心識與外境的一切,他們認為有二十五個學境,有二十五種道理存在,這是數論派的主要見解。   這二十五個見解裡面常見的神我,不是本質,也不是一種模樣,或是這裡面出來的樣子都不是,樣子就是展現的意思,所以神我不是本質,神我不是樣子的展現,都不是的,有一個常見的我存在,名字叫神我,他們這麼承認的。   他們的見解裡還有一個叫自性,不是神我。自性是常見,也是獨一,而非多個。色法物質都是遠離的,所以超越很多,無言可說。數論派承認自性是所有一切的創造者,外在的器世界和內在的情世界,全部根本的因就是自性。數論派認為自性就是情器世界的根,情器世界的因,自性是這樣存在的。   雄、塵、闇或喜、塵、闇,這三者平等存在的時候,它是唯一的本質。雄、塵、闇三者平等的時候,數論派認同是因的自性。   從字面上來看的話,雄應該可以翻譯為喜或力,喜、塵、闇三者不平等的時候,一切的顯現悉全都能展現出來的。這展現上面,首先出現的是「大」,或是思惟、思想,或是心識。像水晶的鏡子一樣、玻璃的鏡子一樣,它有兩面。這鏡子有兩面,首先心大非常非常清淨、乾淨的時候,從裡面展現出神我。而外面展現出來的是色身香味觸,五唯都在外面顯現出來了。   這個世界上的顯現和神我之間怎麼接觸呢?怎麼樣的因緣和合的情況下繼續、遍照的、流浪的呢?心大是指思惟或者內心有一個很大的,它像一個玻璃的鏡子有兩面般。   清淨的內部裡面展現出來的是神我,外在展現出來、顯現出來的是色聲香味觸等等五唯。這兩者融入在一起,兩者接觸了,就會享受了。兩者接觸以後,神我可以享受色聲等等,都接觸了,有色、有聲等等全是一個思想,內在神我的識都會知道。   神我看到色,也聽到聲音,這兩者碰到的時候、融體的時候,融體的意思是...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11日(下)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1日(下)  སྒྲ་འཛིན་རང་བཞིན་གང་ཡིན་པ།། 持握聲響此者也 དེ་གཟུགས་འཛིན་པར་ཇི་ལྟ་འགྱུར།། 云何轉成持握色 གཅིག་ནི་ཕ་དང་བུ་ཉིད་དུ།། 一人為父復為子 བརྟགས་ཡིན་ཡང་དག་ཉིད་མིན་ཏེ།། 施設云爾非正因  再說一次,如同嘎這個人,對他的爸爸來說,他是兒子;對他的兒子來說,他又是一位爸爸。同樣的,有時候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切色法,有時候可以聽到一切聲音,兩個立場如同剛才舉例的嘎可以是爸爸,也可以是兒子一般,聽到聲音和看到色境二者都可以由一個心識擁有得了、知道得了。數論外道認為跑到外面看到海景色法,這時候房間放音樂的聲音也還是存在。   意思就是說,看到色法的時候,聲音不存在了,跑到外面看海景色法對境的時候,沒聽到房間裡的音樂聲音,但是沒聽到並不是沒有的意思,因為色法對境和聲音兩者的本體是一樣,數論外道他們認為本質是一樣。看到色的時候,沒有聲音,但是它本質是一樣,所以沒有存在是不可能,一樣都在的意思。   由於色和聲音同樣都存在,一個心識可以了悟得了,所以數論外道他們很固執地說,看到色境的時候,也是以這個心識來知道色境,而知道色境的同時,聲音的本質也存在,持握聽到聲音的心識也存在,所以同一個心識對色法和聲音兩者都可以擁有、可以知道、可以看到、也可以聽到,他們認為他們辯論的問題好像是不錯的意思。   內佛教提出辯論說,外道數論派你們說的比喻和實體這二者不相同。因為嘎這個人對他的爸爸和對他的兒子,你們這樣的比喻,以思想來說,可以說他是我的爸爸、他是我的兒子,有兩種角色。但是對嘎的兒子來說,爸爸是獨立的存在;對嘎的爸爸來說,他是兒子,但是嘎不是有兩個。沒有兩個嘎的時候,只是思想來想而已,一個遍計取代而已,給他取了一個稱謂,有一個人嘎,他有爸爸和兒子,所以嘎這個人存在是思想上所取的名稱而已。   事實的真相上面、究竟的境上面,不存在嘎這個人有兩面,同時是爸爸和兒子的身分,兩面看到、兩面知道,兩面裡可以擁有的一個爸爸是不成立的。   這是嘎的爸爸,所以嘎是他的兒子,有一個兒子存在;這是嘎的兒子,所以嘎是他的爸爸。這樣對境上面有兩個,一個是爸爸,一個是兒子,沒有兩個嘎存在的意思,所以數論派你們的比喻不對,這是...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11日(上)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1日(上)  སྒྲ་འཛིན་རང་བཞིན་གང་ཡིན་པ།། 持握聲響此者也 དེ་གཟུགས་འཛིན་པར་ཇི་ལྟ་འགྱུར།། 云何轉成持握色 གཅིག་ནི་ཕ་དང་བུ་ཉིད་དུ།། 一人為父復為子 བརྟགས་ཡིན་ཡང་དག་ཉིད་མིན་ཏེ།། 施設云爾非正因   昨天所講的內容,數論派或數論士認為原本聽到聲音的心識就是「神我」,知道色、聲等五唯,他們認為聽到聲音的心識是永久恆常的、獨一無二的一種堅定者。 聽到聲音的時候,以及後來又看到色的時候,在這兩件事情上面,以獨一無二堅定的常見的心識來說,聽到聲音的時候,應該一直都要聽到聲音,不能變成看到色。在房間裡面一直聽到音樂的聲音,而跑到外面的時候,看到無窮無邊大海的色相的時候,你還是一樣聽到聲音嗎?昨天佛教這麼問了。   你看到外在大海色法的時候,還聽得到房間裡面的聲音嗎?聽不到的。假如聽得到的話,這已經破壞事實的真相。房間裡放的音樂和你後來到大海旁邊看大海色法的時候,若是房間的聲音仍然存在的話,已破壞了事實的真相,這是不行的。   昨天有說到,你聽到房間裡面放的音樂,所持握的一個心識;後來到了海邊,看到優美海景的色法,這也是一顆心,所以數論派你們認為神我的心、常見的心、獨一無二的心是不成立的。   因為先前在房間裡聽到聲音,後來跑到外面遙遠地方看到海景色法,所以心識已經變成兩個了。聽到音樂的心識和看到大海色法的心識變成兩個心識,所以數論派你們認為的 獨一無二、堅定常見的神我的心識,是不成立的,昨天這樣辯駁過去。   因為聽到聲音的心識和看到外境大海色法的心識,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心識,如果常見的心識存在的話,就會變成這樣。我們內佛教也一樣,心識是空性而顯,或是虛幻般的存在。夢境般存在的心識,夢境般存在的對境,聲音、外境色法都聽得到、看得到。這是相續思想續流而看得到,但是思想不是堅定的、不是穩固的、不是常見的。   數論派認為思想是堅定穩固的常見,所以堅定穩固是無法無常的、不能變的,因為它是堅定常見的,所以是永久的。聽到聲音和看到色法等等的時候,若是以一個常見心識來看,是看不到的。  以內佛教來說的話,心識如前面所說一樣,不是常見的、也不是獨一的。心識是夢境般空性展現的虛相,外境也是空性展...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10日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10日  དེ་ཉིད་ཀྱིས་ནི་གཟུགས་ཤེས་ན།། 以此了知色相已 དེ་ཚེ་ཐོས་པའང་ཅི་སྟེ་མིན།། 何故彼時不聞聲 གལ་ཏེ་སྒྲ་མི་ཉེ་ཕྱིར་ན།། 若謂聲響未現前 དེས་ན་དེ་ཡི་ཤེས་པའང་མེད།། 於此當時識亦無   數論派認為沒有對境的時候,明知對境的心識是可以存在的,這是沒有問題的。好比說一聽到音樂、大海的聲音的時候,持握當時聲音的心識,假如沒有聲音的時候,也同時可以知道色。 聲響出來時,有一個聽到聲音的心識,諸如對境的音樂聲、鋼琴聲、海聲都好,當聽到聲音的時候,這時不是只有耳朵的耳根聽著而已,眼耳舌鼻身五根皆有一個心識,這個心識聽到的時候,也可以同時知道色,如外境的花、樹、山等等,也可以同時知道。  數論派認為,總體來說,識的本質不是無常的,而是常見者。可是變換的是對境,有時對境在前面可以觀想得了,或持握得了;有些對境遠一點,所以持握不了。對境在不在或者連接得上或連接不上對境,心識變成無常是不行的。數論派認為內心的心識不可能變成無常,因為心識是常見的,只是對境換了而已,但心識是永久存在的。   內佛教又辯駁過去,數論派你們說先知道對境是聲音,而聽到聲音的心識是長久的、恒常的、有常的、不是無常的。若是聽到聲音的心識是長久的、常見的話,你們說對境會更換的,當聲音的對境換成花瓶這個色法對境的時候,那麼之前聽到的鋼琴音樂已消失不見、聽不到,所看到的是花瓶這個色法。 先前聽到的聲音沒有聽到了,而是看到花瓶或是山、水這些色。那時為什麼聽不到聲音呢?若是如你們所說,本體的思想知道對境的心識不是無常的,是長長久久的,那麼你看到色的時候,應該也可以同時聽到聲音的。   前面聽到聲音的心識沒有無常,是在的、長久的,那麼看到色的時候,也應該能聽到聲音,因為你們認為心識不是無常的,心識不會變、永久的。應該要是這樣,內佛教這樣辯駁過去。   簡單來說,原本知道聲音的心識,之後知道色。好比在房間裡面聽到唱歌的音樂,之後跑到外面遙遠的海邊,房間的音樂聽不到了,但是看到大海。若是依照數論派你們的看法,看到大海的同時,應該要能聽到房間裡面的音樂才對,為什麼呢?因為你們執著、持握、認知的心識是「不無常」的,所以在房間裡面聽到持...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9日(下)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9日(下)  佛教這樣對數論派說的時候,外道數論派說不是,時時刻刻持握不了聲音的原因並不是神我無常。因為這個時候對境上面沒有聲音,所以持握不了聲音,而不是神我無常,才聽不到聲音,數論派這樣辯論過來。   這個時候內佛教又對數論派辯論說,對境的聲音完全沒有的話,知道對境的心識聽到什麼東西呢?知道什麼呢?聲音對境不在的時候,知道聲音的心識根本也就沒有了。   「何理能謂識聞聲」,誰知道這件事情呢?沒辦法的。意思就是說對境上面沒有聲音的時候,心識也沒有辦法聽到聲音、持握聲音的,所以有對境、知道這件事情是沒什麼意義的,這樣辯過去了。 如果不知道對境的情況下,隨意說知道對境的話,那麼前方的木頭也可以知道聲音。因為不知道的情況下,任意說知道的話,那麼木頭也可以知道聲音,木頭也可以持握得了聲音的響聲,但這是不可能的,佛教這樣辯過去了。  因為不知道對境的情況下,說神我的心識可以知道對境,數論派這樣說的。他們剛剛說聽不到聲音的原因是對境上面沒有聲音,而不是神我無常才聽不到的,不是這樣的。他們主張神我是常見者、永久者,問題出在這裡,他們害怕神我常見的本事被破壞。   他們覺得神我是常見者,根本就沒有影響,但是對境上面沒有聲音的時候,神我多厲害也測量不起,不是神我變成無常。佛教提出這樣的看法,他們不承認的,回說並不是神我變成無常,而是因為對境上面沒有聲音。  內佛教說,聲音上面沒有對境的時候,還能持握到聲音、知道聲音的話,對境上沒有聲音而知道聲音的心識存在的話,那麼前方的木頭也可以知道聲音,前方的木頭也行的意思,這是對境上沒有而知道對境的心識也可以成立,用這樣一個比喻辯駁過去,所以外道承認不用知道對境,而心識卻還存在,這樣的說法是不成立。   外道數論派又說,沒有對境的時候,還有一個心識存在,聲音的對境不在的時候,還有一個心識存在,這是沒問題,可以這麼說。因為對境上面沒有聲音的時候,持握聲音對境的心識可以持握其他的。持握其他的意思就是沒有聲音的時候,也可以持握色,也可以持握香。沒有聲音的對境,也可以持握其他的一些對境,所以沒有聲音對境的時候,也有一個心識可以成立的。   佛教回說對境上沒有聲音,神我持握色的時候或是知道色的時候,聲音也會聽得到,必然會聽到的。因為沒有色聲香等等五唯的對境存在,色持握的時候,音也持握...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9日(中)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9日(中)   神我沒有雄、也沒有塵、也沒有闇,雄塵闇(喜憂暗)三種功德都遠離、都沒有。它本來就是遍照所有的東西,所有五唯與五大種等等,還有大、慢、所有眼耳鼻舌身的遍照者。它本來就是遍照者,因此它沒有做什麼、它沒有行持、它不是行持者,它已經遍照了,所以它沒有行持。   神我是心識相關的,沒有方位、也沒有邊見等等。數論派可以說出很多神我的本事,說出神我的厲害。神我在還沒解脫的時候,在共同的顯現上面成立的。而一解脫的時候,是個獨立者,這是外道數論派主要的主張。  數論派最主要主張有一個自性,自性有雄、塵、闇,這三者的總體稱為自性,這三種俱足稱為自性。數論派最主要的見解是神我,神我是一切顯現都是可以擁有,可以享受的。但是它不是創造者,它是常見者、不是無常的。重點是雄、塵、闇,三者都要遠離。   但是神我擁有的一切顯現,其創造者是自性,他們認為是自性創造出來的。而自性是什麼呢?我前面也稍微說了,自性就是,雄是快樂,塵是痛苦,闇是無記,事實上是快樂、痛苦、無記三者。但是稱謂的名字是雄、塵、闇三者。   雄、塵、闇三者的道理是什麼呢?是快樂、痛苦、無記三者。外道數論派認為這三個功德聚合、合體、平等的時候,都一樣多的時候,名稱為自性。數論派裡面有二十五種見解,是數論派的一切學習的學境、一切學習的看法。   二十五種裡面的二十三種都是由自性所衍伸出來的,為雄快樂、塵痛苦、闇無記三種平和時候的自性創造的。這二十三種見解,是我們前面所說的二十五種裡面,刪除自性與神我以外的見解,前面所說的大、慢、色聲香味觸五唯、地水火風空五大種、口手腳大遺密處等五業根、眼耳鼻舌身五知根,這些都是所謂的自性創造出來的、自性顯現出來的。   如同我們要做一個泥土的花瓶的時候,自性就是泥巴一樣。有了自性以後,我們剛才說的大,大是思想的意思。數論派認為是大,大或思想從自性展現出來。大或思想出來以後,三種傲慢也出來了。然後五唯、五大也出來了,最後五業根、五知根、心識等十一個根出來了。 這二十五種見解成立的教派,其中常見的、永遠不滅的是自性和神我,這兩者都是常見的、長久存在的,所以數論派承認的我是思想形成的,他們所謂的自性可以創造所有展現、顯現的,都可以做出來的,但是它無法享受。而神我可以享受,可是它無法創造,它是常見的,也是物體的。   自...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9日(上)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9日(上)  གལ་ཏེ་སྒྲ་ཡི་ཤེས་རྟག་ན།། 聲識執著若恆常 ཐམས་ཅད་ཚེ་ན་སྒྲ་འཛིན་འགྱུར།། ㄧ切時皆音持握 ཤེས་བྱ་མེད་ན་ཅི་ཞིག་རིག།། 所知無有云何知 གང་གིས་ཤེས་པ་ཞེས་རྗོད་བྱེད།། 何理能謂識聞聲 གལ་ཏེ་ཤེས་མེད་ཤེས་ཡིན་ན།། 倘或無境而能知 ཤིང་ཡང་ཤེས་པར་ཐལ་བར་འགྱུར།། 樹木亦應為能知 དེས་ན་ཤེས་བྱ་ཉེར་གནས་པ།། 故而所聲不近前 མེད་པར་ཤེས་པ་མེད་ཅེས་ངེས།། 如是則無能知者   自然的我在身體的外部或是身體的內部呢?若是一直在身體的外或內尋找「我」,結果一定找不到一個我。如同夜晚燈光昏暗之下看到一條繩子,認為是蛇,天亮以後,一看才知道根本不是一條蛇。如白天一看不是蛇一般,再一直尋找「我」,「我」根本不成立的。從頭髮開始到指甲之間存在的這個「我」根本找不到,昨天所講的就是自然的我根本沒有,自然的我的執著都消退了。自然的我沒有的時候,當然就達成「無我」的境界了。   今天所講的是遍計的我,遍計的我是外道認可、承認、成立的一種取代的我。外道認為的我是物實存在的一個我,這個我是塵實,有一個塵、有真實的。   外道有三百六十種各式各樣不同的見解者,針對有我的成立、有我的存在,他們有很多看法,這其中最主要的見解是,要不然是色法、物質存在的一個我,要不然是心識存在的一個我,這兩種見解可以涵括所有外道對「我」的看法。總之,色法存在的我或一個心識上面存在的我,這兩種看法可以涵括外道三百六十種常見或斷見者的見解。   總結而言,有一個數論派,數字的數、論述的論、討論的論,數論派或是數論士,是一種外道的教派,它是比較主要的教派。另外一個叫勝論派,這兩個教派可以說是外道裡面最厲害的。勝論派的藏文叫「喜召巴」,數論士或數論派的藏文是「仲見巴」。這兩個教派的見解幾乎把所有外道的見解都匯集在一起。駁斥這兩個教派的道理,就幾乎把所有外道的見解都駁斥了。  數論派仲見巴主要有二十五種學境,二十五種裡面涵括這教派的一切見解及根道果的法門。這二十五種裡面,第一個是自性(原質),還有一個大(覺)、還有一個慢(我慢)、心識,...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8日(四)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8日(四)   以科學家的角度來看皮膚的話,皮膚是細胞分裂出來的,如果皮膚有我的話,就會變成無量無邊的我了,所以外面找、裡面找、中間找,五蘊上面都找不到一個我,身心裡面找不到一個我;黑白的繩子上面去找一條蛇,外面找、裡面找、中間找,找不到一條蛇,兩者都是幻覺引起的。 聽聞、思考、修持的一切方道是沒有我,就是沒有,所以自然的我是眾生無明認同之下而存在,必須要淨化以後,才能得證「見道」的果位。天黑了,我們將繩子認為是蛇的這個觀念,一直害怕地睡著了。同樣的,我們從頭開始、從腳開始、從手開始、從身體每一個部位尋找,你會發現找不到一個我,我從沒產生過的,但是沒有這樣研究。   《入菩薩行論》第九品和《中觀般若》講到,要達成無我境界的方法就是從身體開始尋找,今天的偈頌很重要,要常常念:「沒有我、沒有我。」從頭髮到指甲之間沒找到我的時候,是多開心的一件事情;而找不到的時候,卻還認為有一個我的樣子,這是幻覺輪迴眾生不會停下來的想法。   早上起床,太陽升起的時候,發覺真的沒有蛇了,才知道認為有蛇原來是自己的幻覺,它只是一條繩子。現在認為從我們的頭開始,身體裡面、內臟裡面都有一個我,一定有一個我,當有一天達到無我的境界的時候,就如同白天看到繩子,知道沒有蛇一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沒有一個我,我是不成立,這個我不在,我執是無用的,這時自然而然就會知道的。   五蘊上面沒有一個我,連懷疑都不會有的,這是可以打坐的。昨天新來的一位姑娘問怎麼打坐呢?打坐就是我們現在三千大千世界裡面,所有情器世界裡面,最煩的就是有一個我,它控制了我們所有的心識,阻礙我們所有的解脫道路,所以從頭髮開始到身體的外面、身體的內臟、身體中間等等尋找有沒有一個我,這樣可以打坐,這是最好的打坐。真的沒有我的時候,就靜在這個裡面,也是不錯的。   有時候可以想,我從哪裡來的呢?現在在哪裡呢?往後去哪裡呢?無來無去,沒生過,去哪裡啊?沒有過。你真的尋找,從身體外面、皮膚開始、頭髮開始、身體的內臟、肺、肝、心臟開始,血肉裡面全部找、找、找,沒有找到我的時候,就放著、放下的禪定。當下沒有找到,這樣是可以禪定,可以打坐的。   當然這個打坐是不容易,你可以開始研究,從身體的每一個部位尋找我,這也是一種打坐,從頭髮開始一直找、找、找,不停地尋找一個我,這也是打...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8日(二)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8日(二)  重點是,五蘊是一個人的本體上面,一個人身心之間存在的感受、思想、造作、心識等等,這五種就稱為五蘊,「蘊」的意思就是堆起來。如果存在一個自然生的我的話,必須在五蘊上面存在,因為五蘊以外是沒有辦法出現我的,所以凡夫眾生也好、小乘也好,但是小乘沒有我,凡是執著有一個我存在的人、承認有一個我執的人,五蘊上面要有一個我。   而五蘊上面有什麼方法存在一個我呢?因為一個人說有我,當有我的時候,你是誰呢?你是五蘊俱足的本體就叫我,所以你有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種俱全的時候,才有五蘊,五蘊上面有我,不然你有什麼方法來說有一個我呢? 若是一個人要認為有一個我存在的話,就一定於五蘊上面存在的,所以現在開始從五蘊裡面來剖析,我是五蘊俱足的身體開始,五根是身體方面的,再碰到五境,以及碰到五境的感受等等,這些都是和身體相關,所以從身體裡面開始尋找有沒有一個我的存在。   大乘修行境界者說,沒有我,我只是幻想。如果認為有我存在,那麼我在哪裡呢?我存在於身體的哪裡呢?我存在於身體的外面嗎?我存在於身體的裡面嗎?我存在於身體的中間嗎?這樣問。   這個偈頌是從牙齒開始探討,如果有一個我的話,是以什麼樣的狀態存在的呢?三十二顆牙齒和「我」是一體的嗎?還是三十二顆牙齒和「我」是分開的呢?或者三十二顆牙齒和「我」是匯聚在一起的呢?這樣研究的時候,「我」到底是以何者方式存在呢? 如果有我執,有一個我,每個人認為的我,你認為有一個我,若是「我」和牙齒是一體的話,色法就變成無常了。如果我和牙齒是一體的時候,牙齒有三十二顆,所以我也變成三十二個了嗎?因為每一顆都有一個我,牙齒有三十二顆,我也變成三十二個我,而不是一個我了。   如果我們老了,牙齒掉了以後,你我都會不見了嗎?因為牙齒和「我」是一體的,牙齒掉了,我也掉了,那多好啊!我和牙齒於一體上面是不存在的,牙齒上面沒有一個我,一體上面是不存在。   如果有我執,我和牙齒是分開的話,牙齒痛是「我」痛,這麼說是不成立的,因為牙齒和我是分開的,互相沒有相關的,所以牙齒歸牙齒,我歸我,是兩碼子的事。牙齒痛的時候,我不能痛,為什麼呢?因為我和牙齒是分開的,所以牙齒和我一體是無法成立的,牙齒和我分開也是無法成立的,我不在牙齒上。   剛才說到,很多匯合的續流上面有一...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8日(一)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8日(一)  སོ་དང་སྐྲ་སེན་བདག་མ་ཡིན།། 齒髮指甲非是我 བདག་ནི་རུས་པ་ཁྲག་མ་ཡིན།། 我謂骨骼血亦非 སྣབས་མིན་བད་དཀན་མ་ཡིན་ཏེ།། 非是鼻涕非涎沫 ཆུ་སེར་དང་ནི་རྣག་ཀྱང་མིན།། 非是水膿非黃膿 བདག་ནི་ཞག་དང་རྡུལ་མིན་ཏེ།། 我非脂肪非汗水 གློ་མཆིན་དག་ཀྱང་བདག་མ་ཡིན།། 肺肝此等亦非我 ནང་ཁྲོལ་གཞན་ཡང་བདག་མིན་ཏེ།། 內臟此等亦非我 བདག་ནི་ཕྱི་ས་གཅིན་མ་ཡིན།། 我謂便溺亦非也 ཤ་དང་པགས་པ་བདག་མིན་ཏེ།། 肉與皮膚亦非我 དྲོད་དང་རླུང་ཡང་བདག་མ་ཡིན།། 溫度與風亦非我 བུ་ག་བདག་མིན་རྣམ་ཀུན་དུ།། 孔竅非我恆常際 རྣམ་ཤེས་དྲུག་ཀྱང་བདག་མ་ཡིན།། 六識亦復非我也   道修,道路的道,打坐修持的究竟捷道,這個法門有「人無我」和「法無我」兩種觀修。首先講的是如何觀修人無我,要認知人無我的時候,要先淨化人的執著、我執的執著,才能達成人無我。如果我的執著沒有淨化、沒有刪除的時候,還會有「我」的執著、「我」的存在。   我執有自然生的我執以及遍計的我執兩種,首先講的是,人無我的相反是我執。我執有兩種,一是自然的我執,二是遍計的我執。首先講的是,要如何降低、怎麼刪除自然的我執呢?想淨化自然的我執,要從如何達成無我境界的觀修方法開始講起。   首先從五蘊開始講,五蘊上面有一個我的存在,五蘊包括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 色蘊是五根五境等有形的物質,這就稱為色蘊。受蘊是由對境而承受事物之心的作用,色就是我們所有從身體開始,有形體的物質,受就是感受。想蘊是因對境而想像事物的心之作用,意思就是裡面有想的部分,對境所有不一樣的部分都沒有混雜的樣子來明瞭。行蘊是其他對境關於瞋貪等善惡一切心之作用。要發出的時候,有許多心所一起出現,但是每一個步驟都是非常清楚的一種真理者,行蘊也是和心識有相關的,識蘊是對境而了別識知事物之心的本體。   主要就是五蘊都是,受有分三種,快樂、痛苦、中等。想,分為...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7日(四)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7日(四)  前面說到,「某物實能緣苦生」,執著物實本來就會產生痛苦。「於此卻不生怖畏」,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道理,為什麼呢?因為該恐怖的是執著輪迴,執著輪迴是很可怕的,執著輪迴是很恐怖的,執著輪迴是一種非常無敵的痛苦根源,然而你卻不怕執著輪迴。   「空性實乃咸苦淨」,空性能淨化苦海,遠離苦的方法就是空性的境界。「於此云何生怖畏」,若是空性能淨化、對治痛苦的話,你為什麼要害怕呢?該怕的是執著輪迴景象的思想,你卻不害怕,不該怕的是能對治痛苦、淨化痛苦的空性境界,你為什麼要害怕呢? 因為輪迴所有的痛苦根源是貪婪執著輪迴,這都不怕,空性的境界是智慧,智慧的對治可以斷除輪迴的根源,輪迴的執著、輪迴事實的執著根源就會斷除了,這有什麼可怕的呢?即是不應該害怕的意思。   這四句偈的意思是,你該怕的是自己心中的執著,可是墮入輪迴的事情、接受痛苦的事情,你卻不怕,每天想著輪迴執著的事情;而不該怕的是對治部分的空性境界,可是你卻害怕,這是非常顛倒的、不好的。   「如若我乃存些許,於任一物轉畏懼,實我稍許皆無有,於孰而能生畏懼」,前面剛才說過,不怕輪迴執著的痛苦,卻怕空性的境界,猶如不害怕敵人,反而害怕幫忙把你送到彼岸的人,前面說過這樣的比喻。  「如若我乃存些許」,如果有「我」的話,如果「我」是真實存在、實體存在,如你所說般,一切幻想皆存在的話,就是執著了、貪婪了這件事情,所以各式各樣的恐怖都會出來的,因為有「我」。 如同我之前寫在牆壁上的詩一樣,「有我顯現千萬煩」,因為有「我」,所以會展現出各式各樣的恐怖和痛苦。但是從事實層面來看的時候,「我」永遠不存在,也沒有成立過,我就是幻覺裡的我,如之前說的一樣,白色和黑色的繩子綁在一起時,因為傍晚天黑沒有看仔細,認為有一條蛇,使得一整個晚上都沒有睡好,直到早上起床的時候,一看原來是一條繩子,所以蛇的觀念是不成立的。   同樣的,五蘊裡面有「我」的樣子,但以實體存在來說的話,從來沒有一個「我」的存在,所以沒有「我」的時候,那麼恐怖什麼呢?怕什麼呢?因為從來沒有「我」存在過,所以害怕、恐怖什麼事情呢?自己觀察自己的心,往內看的時候,從古至今沒有產生過一個「我」,從古至今沒有一個痛苦的「我」存在,那麼痛苦或恐怖可怕是從哪裡來的呢?都是沒有的。  「於孰而能生畏懼...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7日(二)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7日(二)   為什麼輪迴的眾生會這麼痛苦呢?輪迴的眾生有貪,前面提到「貪」,貪什麼呢?貪自己相關的、喜歡的,人們很希求自己所貪戀相關的一切並且加以保護,這也是存在一個邊見,輪迴是因為貪心而形成,輪迴是一個永久執著的對象。   之於這樣的痛苦者,如前所述一般,菩薩們來到這個世界,不同於輪迴眾生,沒有任何的續流下去,菩薩沒有常見的輪迴執著,沒有墮入常見的輪迴邊見裡。   菩薩在這個世界的方法就是沒有墮入輪迴裡的貪心、瞋心,而聲聞乘看自己的五蘊好像是屠夫、殺手般,很可怕、恐怖的樣子,聲聞乘就是如此恐懼五蘊而遠離五蘊,看待五蘊好像看到殺手般的可怕。  沒有墮入這樣的斷見,誰沒有墮入呢?菩薩沒有墮入,為什麼呢?因為輪迴一樣的常見裡,菩薩沒有墮入貪心和瞋心裡。再者,如斷見的聲聞乘,認為我的五蘊都是非常恐怖、可怕如同殺手般,菩薩也沒有像聲聞乘這樣墮入斷見裡。  聲聞乘認為五蘊都是可怕的,色蘊等五蘊裡面最可怕的是有一個我,所以聲聞乘遠離了「我」,在涅槃寂靜裡享受了。菩薩在這樣斷見的邊上面也不存在,所以永久解脫了。前面提到解脫,菩薩解脫的意思就是這樣。   這樣的大菩薩們在常見輪迴裡,沒有貪心與瞋心的執著,常見的邊遠離了。如同聲聞乘一般看待五蘊都是可怕、恐怖的樣子,住於涅槃寂靜的空性、涅槃寂靜的空裡面,菩薩也沒有這樣斷見的執著,所以二者遠離、解脫的意思就是如此。   而菩薩怎麼喜悅地住成呢?因為輪迴和涅槃兩者都遠離以後,在輪迴裡面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般,在這個輪迴世界裡面隨緣不執著地度化有情,菩薩們是這樣存在的,這就是「此乃空性證悟果」。  因為菩薩已證悟空性的結果,所以遠離常見輪迴的執著邊見,亦遠離小乘涅槃的空境。菩薩非常喜悅地在輪迴裡行持六度、度化有情的態度就是證悟空性的原因,菩薩可以做成這樣。 大乘的經典裡載述,若無有空性的境界,輪迴的世界裡都是很苦,所以我要解脫。但若是只為自求解脫的涅槃,自求解脫的原因是認為輪迴好苦,而對輪迴感到悲傷,故為了自己進而追求小乘的寂靜涅槃。對於以行持六度究竟的法門來度化有情的大乘菩薩來說,自求的快樂、自求的解脫、害怕輪迴,也是落入邊見的。   這些大菩薩們對於輪迴和輪迴的痛苦、輪迴和輪迴的執著,悉全空性般明悟、虛幻般明知的情況下,輪迴的痛苦無法窘迫菩薩,因為菩薩知道空性的...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6日(下)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6日(下)   大乘這樣對小乘說明以後,小乘回答說,不是這樣,大迦葉也不知道有些法門,好比你們大乘的大般若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中講到一切皆空的空性,如果這個論點存在的話,為什麼我們小乘當中,佛陀最主要的十大弟子之一的大迦葉會不知道呢?大迦葉應該要知道的。   但是大般若經這些法門連大迦葉也沒有清楚、也不知道的,所以你們大乘有問題。如果大般若經這些法門存在的話,而且大迦葉知道的情況下,也會傳給弟子,傳承到現在應該是無有中斷的。但是大迦葉也不知道大般若經的相關內容,大迦葉也沒有傳講下來,這就是一個問題,所以大乘的經文、大般若經等等不是能仁佛教的經文。   大乘回辯小乘說,這是不一樣的,你們所謂的大迦葉,他沒有深入最廣大無窮的空性道理的境界中,他也沒有了悟這些深廣的內容。可是不能因為大迦葉沒有了悟的部分,就以此來反駁大乘所學的一切法門不是能仁法教,因此不能修學等等。你們小乘這樣說的話,這是有問題的,因為這是大迦葉自己沒有悟到、沒有知道般若波羅蜜多等等的大空性境界。   大乘的法門,如大般若經等等一些空性相關的法門,大迦葉不知道的原因是什麼呢?因為大乘的法門存在著最圓滿、最廣大、最無窮的究竟見解,所以大迦葉也不知道。大迦葉沒有講般若波羅蜜多等等大經文,並不是大乘有誤,或是大乘佛教不是能仁佛教,這些都是你們小乘修行者一種錯謬的說法,因為大迦葉自己也是沒有了悟大般若究竟空性的真理,所以這一切說明都是你們自己的想法而說出來的,並沒有究竟的道理。   這裡說到,聲聞乘他們完全沒有知道空性嗎?這時我們要分兩種道理來看。第一種道理就是趨入法道、趨入成佛道路的聲聞乘,以中觀應成派來看趨入成佛道路的聲聞乘的時候,他們對於空性的部分也知道某些部分,不然如何完全通達人無我的部分,所以他們也了知空性法門。   以趨入成佛道路的聲聞乘來說,對於空性也是明知某些部分,但是以講經或是辯論的立場來看,我是聲聞乘的種類、我是獨覺乘的種類、我是大乘的種類,從聲聞乘和大乘辯論的立場角度來看,中觀應成派研究聲聞乘的時候,從中觀自續派以下,到聲聞、獨覺乘的有部、經部以上,他們的見解要不然是常見者、要不然是斷見者,或是粗部的常見、粗部的斷見,或是細部的常見、細部的斷見裡面打轉,這是中觀應成派分析他們的見解,認為他們都沒有了悟空性的意思。   前面說到,...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6日(上)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6日(上)  ངག་གང་མདོ་སྡེ་ལ་འཇུག་དེ།། 宣言經法編入已 གལ་ཏེ་སངས་རྒྱས་གསུངས་འདོད་ན།། 如斯方許覺綻言 ཐེག་ཆེན་ཕལ་ཆེར་ཁྱེད་ཅག་གི།། 大乘近乎與汝之 མདོ་དང་མཚུངས་འདོད་མིན་ནས་ཅི།། 經文等同非是耶 གལ་ཏེ་མ་གཏོགས་གཅིག་གིས་ནི།། 倘或不攝ㄧ經以 ཐམས་ཅད་སྐྱོན་དང་བཅས་འགྱུར་ན།། ㄧ切悉轉為過咎 མདོ་མཚུངས་གཅིག་གིས་ཐམས་ཅད་ནི།། ㄧ經雷同咸全謂 རྒྱལ་བས་གསུངས་པ་ཅིས་མ་ཡིན།། 永勝佛宣豈非耶 ངག་གང་འོད་སྲུངས་ཆེན་པོ་ལ།། 任ㄧ教言大迦葉 སོགས་པས་གཏིང་དཔོགས་མ་གྱུར་པ།། 彼等無有深明悟 དེ་ནི་ཁྱོད་ཀྱིས་མ་རྟོགས་པས།། 此乃由汝不通達 གཟུང་བྱ་མིན་པར་སུ་ཞིག་བྱེད།། 非應持握豈能言   小乘的修行人認為在佛言裡面,佛宣講戒定慧三學的教言,因為佛有戒定慧三學的定學講經,所以可以擁有、融入經法的。因為有戒定慧三學的定學講述,以致經法存在,所以小乘的法門是很重要的。佛也講述過戒定慧裡的戒學,所以一切的律法就展現出來。小乘的法門裡面有豐富的律法顯現,因為佛有講述戒學,所以律法存在。慧學,戒定慧裡面的慧學,佛講述慧學以後,論法與論法的真理完全沒有任何的衝突,所以論法存在,佛在戒學、定學、慧學皆圓滿講經了。  首先定學講經之後,佛經經法存在,可以學習融入經法;戒學講經以後,律法的一切法門也存在,可以顯現廣展;慧學講經以後,論法圓滿存在,沒有任何衝突。戒定慧三學都有講述,所以經律論都在,戒定慧裡面所講述的內容就是經律論,如此經律論圓滿俱足,即是如來佛宣講的究竟法門,這就是小乘的法門,也是究竟的法門。   小乘提到,你們大乘常說一切皆空,一切諸法都是空性,戒學包含在空性裡面,定學、慧學也都包含在空性裡面,戒定慧三學和經律論都是空性,所以它不是如來佛宣講的法門。如果都是這樣,那麼戒學也不成、定學也不成、慧學也不成,因為一切皆空性,一切都是空性裡面融入的話,這樣的法門便...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2018年7月5日(下)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5日(下)  སྟོང་ཉིད་དང་ནི་བྲལ་བའི་སེམས།། 空性境地遠離心 འགགས་པ་སླར་ཡང་སྐྱེ་འགྱུར་དེ།། 伏滅而後仍復生 འདུ་ཤེས་མེད་པའི་སྙོམས་འཇུག་བཞིན།། 猶無想定平禪般 དེས་ན་སྟོང་ཉིད་བསྒོམ་པར་བྱ།། 故而空性應觀修  《入菩薩行論》載:「阿羅漢意身的身體還存在、無漏業也存在、無明習氣地也存在,所以沒有達成究竟的境界,也沒有證悟八不離戲的空性,仍無法遠離、淨化意身等等一切。」如果只是臨時得到阿羅漢的果位,就像無想定一樣,粗部的感受和心識會復發的。   在無想定中,心王、心所都可以臨時關閉,意思是臨時粗部的感受、心識都不會產生起來。因為在無想定裡禪坐,所以修者沒有粗部的感受,也沒有粗部的心識。   可是當離開禪定以後,粗部的感受、心識就會立即產生起來。因此《入菩薩行論》根本頌載述阿羅漢的涅槃如無想定一樣,因為阿羅漢的涅槃不是究竟的涅槃,究竟涅槃是八不離戲的空性為主的,沒有八不離戲的空性並不是真正的涅槃。   因為意生身的身體還存在、無漏業會增加、無明幻想的習氣地也會增長起來。如同無想定的禪定,粗部的感受、粗部的心識在禪定中自然而然就被壓伏了。但是在不禪定、不打坐的時候,粗部的感受和心識都會展現出來。   不用說要達到遍知如來佛的果位,連達到阿羅漢一樣的小解脫也需要遠離愛、也需要淨化愛,這時沒有空性是不行的,因此這四句偈主要的意思是必須要有空性,不然就好像無想定一樣,當禪定結束以後,粗部的受和心識會再復發的。   空性的境界,不只是達到小解脫時需要,在達到大解脫成遍知如來果位時,更是需要。雖然得到阿羅漢果位以後,就不會因為業及煩惱,再投生到三界裡,可是阿羅漢還有意生身的身體、無漏業、無明幻覺的習氣地等等,還有「我」的存在,所以阿羅漢在涅槃的時候還是要出定入大乘的,如同無想定一樣。   阿羅漢涅槃以後,還沒有得到究竟的涅槃,因此《白蓮花經》載:「如此所謂諸涅槃,汝雖解脫輪迴苦,然尚未得真涅槃,當尋殊勝此佛乘。」你們認為這樣的涅槃已遠離輪迴苦海,可以解脫了。可是你們還沒有證得究竟、真實、永遠的涅槃,所以還要尋求大乘次第的法門。 還有《上師續》也載:「如果沒有得到覺綻如來佛的果位,就永...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2018年7月5日(上)

圖片
《入菩薩行論智慧品》  持明仁增塔欽仁波切闡述  2018年7月5日(上)  སྟོང་ཉིད་དང་ནི་བྲལ་བའི་སེམས།། 空性境地遠離心 འགགས་པ་སླར་ཡང་སྐྱེ་འགྱུར་དེ།། 伏滅而後仍復生 འདུ་ཤེས་མེད་པའི་སྙོམས་འཇུག་བཞིན།། 猶無想定平禪般 དེས་ན་སྟོང་ཉིད་བསྒོམ་པར་བྱ།། 故而空性應觀修   聲聞、獨覺證悟的果位是阿羅漢,但是阿羅漢還有十二因緣中的愛,雖然愛和取二者都是輪迴的根源,然而阿羅漢有的「愛」並不是平凡的煩惱為主,所以他不會再投生於輪迴裡。不過阿羅漢不知道、不明白一切諸法皆空的真理,心中仍有執著的觀念,以及輪迴和涅槃是不一樣的分別,因此阿羅漢不是寂靜、究竟空性的證悟者。   今天講到「空性境地遠離心,伏滅而後仍復生」,意思是心還沒有達到空性境界的時候,雖然這些粗部的愛、思念臨時被伏住了,但還會再展現出來。原因是什麼呢?因為還沒有證達究竟空性的真理,所以會再復發。   如同這四句偈後面所寫的無想定一樣,在無想定的禪坐中,雖然沒有這些粗部的煩惱、妄念、愛等等,但是禪坐結束以後,還是會展現一些粗部的妄念。這裡說到阿羅漢所證的並非究竟,仍會有分別的跡象展現出來,所以究竟要修持、要學習的是空性方面的法門,這是最重要的。   空性是「有」、「沒有」、「有、沒有」二者、「有、沒有」二者皆沒有,這四邊遠離了。再者,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來不去、不一不異等八種邊也遠離了,這稱為八不離戲。八不的邊都離戲以後,就是究竟的空性。若有這樣的空性,是與通達究竟、真實有相關的。   如果遠離究竟慧空、八不離戲的觀念和禪坐,心裡有「有」的範圍、「沒有」的範圍、「有、沒有」二者存在的範圍、「有、沒有」二者不存在的範圍,如果有這樣的觀念,就是有邊見以及存在心的執著。 一切都沒有,並不是八不離戲。在「沒有」的範圍裡禪坐入定的時候,思惟會再展現出來、會再生、會復發。因為它不是遠離邊見的八不離戲,還存在「有」的範圍或「無」的範圍裡,這樣會復發的,所以只有「沒有」的空性是不行的。   即使小乘境界觀修苦集滅道四諦十六行相,每一個行相都證悟,最後得到一個勝解的果位之後,他們還存在於一個範圍內,並沒有悟達八不離戲的真理,所以意身的身體還是存在的。 一直提到意身,意身是一個沒有...